第833章 全国最牛院长

外科教父 海与夏 2272 字 1个月前

手术中对肿瘤组织的精准识别非常重要,否则即使将所有器官和肿瘤拿出来,也无法分辨哪些是肿瘤,哪些是正常的,哪些又是相互混杂的组织。

当然,杨平凭借自己的丰富的解剖经验,通过肉眼识别与手指的触摸可以做出判断,如果再加上CT增强扫描、PET--CT扫描的图像记忆在脑海中,然后将这些图片套用到实体组织上,判断基本上八九不离十。

但不是每个医生都是杨平,在杨平看来,如果这个手术只有自己能够做,那就是他的失败。

任何一个术式,只有改进方法,降低手术难度,让手术能够普及才是好的手术方法,否则依靠一个医生累死也只能做那么多台手术。

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低于8%,90%的患者术后一年死亡。

要提高这个比率,获得良好的生存期,杨平现在只能依靠自己高超的手术技术尽可能做到彻底切除,别无它法。

同样一件事,可以做得很高级,也可以做得很简单,这是技术层次的问题。

比如盖房子,原始人用树木茅草搭建的也是房子,现在几百层的高楼大厦也是房子,这是建筑技术层次的问题。

手术也一样,同样是胰腺癌手术,粗糙地切除也是手术。

像杨平这种将手术从战略到战术,每一个细节做到一丝不苟,也是手术。

体外切除是在整个手术计划中属于战略,而战略之下,还要有战术,以及每一场战斗。

聂顺娥带来的片子是CT增强,其实已经足够做出诊断,CT增强是胰腺最好的检查,可以用于定位定性、鉴别诊断及分期。

但是为进一步了解病情,杨平还是给她做PEC-CT,这个时候其实不是省不省钱的事情,而是尽量追求最好的效果才是王道,不然省钱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不花钱,PEC-CT可以对肿瘤的转移及全身状况进行评价。

从PEC-CT来看,目前还在腹部转移,没有转移到脑、肺等器官,说明如果能够把手术做到一种水平,还是有希望的,治病就是这样,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

肿瘤的转移方式无非就几种---直接浸润、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肿瘤细胞就像种子一样,播散在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变出一堆肿瘤细胞。

斩草难以除根,这就是恶性肿瘤的大麻烦所在,谁要是能够除根,那就是找到肿瘤的治愈方法。

杨平虽然不能够除根,但是尽量最大限度地斩草。

为了达到术中的肿瘤组织的识别,杨平准备使用吲哚箐绿进行荧光染色,经过这种特殊染色的肿瘤组织在肉眼下没有什么特殊,但是在特制的腹腔镜或者眼镜下,肿瘤组织可以发出绿色的荧光,与正常组织形成明显的区别。

方法非常重要,好的方法让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依靠强力模式去实现目标有时候是无奈的选择。

吲哚菁绿需要在术前注射进入血管,聂顺娥的肝功能尚可,所以一般在术前3天开始注射吲哚菁绿,吲哚菁绿在血液中循环,最后与肿瘤细胞结合,而正常细胞却不会与它结合。

杨平一边思考,一边用手绘图完善自己的手术方案,力求做到每一个细节可以在脑海里模拟一遍。

医生办公室,宋子墨正在收集大家的手术计划书,收集完之后,包括他自己的那一份,一起放在办公桌上,等待杨平的检查。

杨平从主任办公室出来,来到医生办公室,大家都坐在医生办公室等。

宋子墨拉一把椅子,杨平坐下。

桌子上堆满的手术方案,杨平一份一份地看,手术方案的设计最能锻炼一个的人能力。

嗯,杨平慢慢地翻看,宋子墨一如既往的优秀,总是把事情做得完美无缺,这个人天生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没办法。

徐志良与生俱来的学霸,什么事情都想研究透彻,所以这两个人的手术计划最让杨平满意。

夏书是新来的,心脏外科的博士,肝胆与胰腺外科的功底还是薄弱很多,但是薄弱只是相对于宋子墨和徐志良,这两人长期跟在杨教授身边,耳提面命,连教材都是内部特供,这是外面任何人无法可以的,光一个解剖知识就能雄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