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司马光之死(3)

赵煦回到宫中,就去了庆寿宫,报告了今天到司马光府邸的事情。

赵煦还是很尊重两宫的权威的。

除了少数的事情,他会按下去外,其他事情,他都会事无巨细的和两宫汇报,也会听取两宫意见。

两宫听了赵煦的汇报,太皇太后,依然是无动于衷的神色。

没办法,司马光得罪她太狠了。

而她的性子,素来如此。

早在英庙还在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了。

慈圣光献当年想给英庙后宫纳妃,都被她一句话就怼了回去,并因此与慈圣光献从此生隙。

连长辈,而且还是身份地位高于她的长辈,得罪了她,都能被她记恨。

何况司马光这样一个,她过去只在宫里面听说,都没打过几次交道的臣子?

反倒是向太后听完,叹息了一声:“先帝托孤的两位元老,不意今日就要走一位了……”

说着,她便问道:“六哥,对司马相公的身后事,可有什么安排?”

赵煦答道:“回禀太母、母后,臣打算按照相公的意愿,将其归葬陕州涑水。”

“此外,御赐神道碑、追赠官职、恩荫子弟、门生,自有朝廷法度,循故事就可,不必超纲,不然司马相公也会不安的。”

这也是司马光今日,对赵煦的再三请求。

在私德和公德方面,司马光和王安石一样,都是无可挑剔的。

太皇太后才终于道:“就按官家的意思办吧。”

她不想,也不愿意在这个事情上过多纠缠。

毕竟,司马光是先帝选的托孤大臣。

……

司马光府邸。

此时,新党宰执都已经离开。

他们只是礼貌性的在御驾走后,停留片刻就告辞,在表面上尊重了一下司马光这位前辈。

而吕公着、李常、范纯仁、吕大防等人,却留了下来。

此外,文彦博、冯京、孙固在京元老,也都遣了子嗣,登门慰问。

那些曾受过司马光恩惠的官员、大臣们,在这个时候,也纷纷来到司马光府外求见。

不过被司马康拦了回去。

只有司马光的姻亲,比如说他哥哥司马旦家的几个儿女亲家,以及嗣子司马康的岳父张准等人,还有就是当年曾和他一起修资治通鉴的那几个在京的大臣——比如负责汉史部分的秘书少监刘攽,才被允许入内。

等到所有亲戚、朋友都到齐了。

司马光便让范祖禹,到自己的榻前来,说道:“纯甫啊……”

“我今将死,这遗表便请纯甫代老夫写吧。”

范祖禹哭着伏地拜道:“诺!”

元丰五年,司马光中风,也是请的范祖禹写遗表,不过那一次,他奇迹般的康复了。

如今,司马光知道,奇迹不会再发生了。

不过,想着今日御驾亲临时的种种,又看着围在自己床前的这些亲友、子孙。

司马光感觉,自己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于是,他微笑着看着范祖禹,道:“纯甫啊,死生之事,天地自然之理,无甚可哀!”

“况我这一生,得遇圣主明君,享天下太平数十年,无所遗憾!”

“今当临别,纯甫不必为我哭泣,当为我高兴!”

范祖禹哭着再拜:“唯!”

司马光伸手摸了摸自己身上盖着的锦被,这是一床用蜀锦所织的被子。

也是他这一生用过最奢侈的日用品了。

蜀锦一匹,价值最少数十贯,以他的性子,是绝不会如此奢靡的。

但这被子,却是范镇所赠。

所以他宝爱无比,盖了二三十年,缝缝补补,无论去那里都带着它。

这几天病笃以来,更是命司马康将之取出来,盖在身上。

不止如此,他已决定,将它带着下葬。

摸着锦被的纹路,想着如今在成都荣养,多年未见的老友,司马光的脸上就露出些笑容来。

而在这个时候,他感觉到一阵晕眩。

他知道,自己能清醒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于是,他努力回忆着,今日御驾在时的种种,与范祖禹口述。

范祖禹留着眼泪,开始记录。

司马光所述,自是和御前对问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只是做了些修饰,调整了一些用词。

等他说完:“临表涕泣,不知所言,伏乞皇帝陛下留心国事、民生,则老臣死无憾矣!”

整个房间里的所有人都流下眼泪。

就连吕公着也忍不住鼻子一酸,眼眶发红。

因为,司马光和在御驾在的时候一样,没有一个字提及对其儿子司马康以及孙子司马植的安排的。

于是,吕公着忍不住道:“君实,还当为子孙谋之。”

司马光摇头:“老夫一生,俯仰无愧于天地,焉能临终以权谋私?”

像他这样的人,脾气犟,性格固执,认准了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

只是对着跪在榻前的嗣子司马康招了招手:“康儿近前来,为父有句话要交代!”

司马康顿时哭着上前,拜伏于老父身前,重重磕头:“儿在,儿在,恭听大人教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司马康虽是司马光嗣子,但他和司马光夫妻的感情却无比亲密。

因为司马光夫妇虽未生他,但养育教导之恩,却重于一切!

“勿忘当年为父示汝之贴,要将之世代相传,以为家训!”司马光看着他道。

司马康流着泪,带着自己的儿子,如今才七八岁的司马植重重磕头:“唯!”

在洛阳的时候,司马光曾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给司马康,以督促其品德,命其日夜诵读。

其文曰:训俭示康。

全文以大宋三位以俭朴闻名的士大夫的例子,再取古代贤臣的故事举例,全文以‘俭,德之共;侈,恶之大’为中心思想,反复教育要求,司马康和他的子孙要遵守。

“老夫去后,洛阳诸园,包括独乐园与叠石山庄,皆当市之,所得钱帛,于涑水购地,以赠涑水无地百姓,所余之数,则买米、布,以馈孤寡……”司马光继续对司马康道:“老夫在世,未能为父老造福,今当死,生平仕宦及仁庙、英庙、先帝、当今所赏诸般财物,当复归于民!”

司马光的原则性是很强的。

他为官这许多年,家乡涑水的父老,曾多次找他帮忙。

但他全部拒绝,甚至不与之见面。

这既是为了原则,也是他必须在天下人面前保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