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绝杀

当然了,今天回去后,他就会立刻派人去警告各寺——不要玩火,再玩火,谁也救不了你们。

就是,金总持心里面感觉很怪。

过了好一会,他才明白过来。

诸寺捐助财帛,本就是被逼的,本就不怎么情愿,实属是无奈。

但,在这位陛下手中,却被他操作成了假若诸寺主持、首座们,未能在指定时间,将承诺的捐款,送到官府。

那他们就不仅仅是欺君,还是谤佛。

在人间要被砍头,死了也得下拔舌地狱,还要被打入畜生道。

这……这……

不就是沙门的手段的一种化用吗?

金总持想明白这个,顿时就目瞪口呆。

自来,只有沙门的大和尚们,忽悠他人,拿着地狱的恐怖和来生的幻想来恐吓、胁迫信众的。

如今,却反过来被人用着相同的手段拿捏了。

他深深吁出一口气,在心中暗叹:“难道,这位陛下果然是某位佛陀或者菩萨转世不成?”

不然,他怎么能这么熟练的用沙门的手段来对付沙门?

而且,还毫无畏惧,没有丝毫担忧。

必须是这样了!

恐怖如斯!

如此想着,金总持心中总算舒服了一点。

被人间帝王拿捏和被佛祖转世身拿捏,是两种概念。

前者是耻辱,但后者则是沙门神通广大的象征。

这也是佛教的特点了。

打不过,就加入!

赵煦听着金总持的话,终于开心的笑起来,赞赏道:“善!”

“法师不愧高僧。”

“若沙门皆如法师,何愁天下不兴?”

金总持的表态,对赵煦而言,很重要。

有了金总持的这个态度,那他对大和尚们动手,就属于占据了法理——连西天三藏法师,都认定的沙门败类,必须是波旬的徒子徒孙,是披着袈裟的魔王。

官府清理他们,上顺天意,下合民心。

对于沙门内部,更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震慑、安抚。

“阿弥陀佛!”金总持连忙再拜稽首:“臣惭愧。不敢当陛下之赞。”

“天下僧人,比臣更忠心于陛下,佛法修为更深者,比比皆是。”

赵煦笑道:“法师谦让了。”

金总持这么配合他,他自也当投桃报李。

“待此间事了,法师从淮南归来,朕必有封敕。”

大宋传统,对于沙门领袖,必有封敕。

比如金总持的前任日称僧,便得到了仁庙的敕封——其在大宋被封为宣梵大师,并授给文臣的官职:试鸿胪卿。

这就属于是完全打入了体制内,并且深得信任的象征。

小主,

所以这位高僧在世时,是享有各种如今僧人没有的待遇的。

譬如,日称每遇帝、后圣节,允许上《功德疏》,为帝、后礼赞。

譬如,日称还拥有每年无须官府批准,合法剃度僧人十人的名额。

此外,帝、后葬礼,日称僧也都会出现,并主持法会。

每遇灾害,需要主持祈雨、祈晴法会,也都是日称为首。

日称一生,在大宋翻译佛经数百部,带出了十几位紫衣高僧,剃度僧人数百,是真正的沙门领袖。

可不像他金总持,在去年之前,只能在传法院、译经院里枯坐。

直到开宝寺失火,才终于获得机会,主持领袖一寺。

于是,各大寺庙主持、首座并不给他什么面子。

所以,金总持听了,顿时激动了起来,连忙拜谢:“臣必当为陛下鞠躬尽瘁,以谢陛下隆恩。”

赵煦颔首点头,道:“朕对于忠臣,从不吝赏赐、加封。”

“譬如如今在熙州,代朕教化一方的智缘大师,朕就已于昨日命中书舍人草制诏书,加封智缘大师为普济怀恩法师,授给金瓶法器一件,赐给御赐匾额一面。”

金总持听着,连忙合十礼赞:“善哉!善哉!”

“普济怀恩法师,能得陛下敕封,实乃沙门之幸也。”

却根本没有注意到赵煦话中的细节。

不过,赵煦也不会跟他解释——那样的话就太刻意了,也不符合他的身份。

将来,金总持自然会知道,这个敕封的重要性的。

那可是一个新的佛门体系的开端。

于是,只好再画一个饼给金总持了:“还有个事情,法师可能还不知道,上个月,朕接见了大理国使者高泰明,与之议定了,大理国遣僧人入大宋求法,大宋更派僧人入大理国弘法、传法的事情。”

“此外,安南诸州,也都乞朕遣僧人南下传法、弘法。”

“待法师从淮南归来,可能第一批大理国僧侣,也就入京了。”

“届时,朕还要委托法师,从天下寺庙,挑选僧人,前往大理国、安南八州等地,传法、弘法。”

这属于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

也是赵煦的宗教态度。

佛教也好,道教也好,只要听话的,配合的,大大有赏。

而那些不配合,不听话的刺头,自然要裁剪掉。

这一次,既是为了将质库从大和尚们手中拿回来。

同时也是对佛教的一次服从性测试。

挑出那些刺头,剪掉那些荆棘。

让佛教,成为大宋对外的一张牌。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养一群连念经都已经不会了的废物。

金总持听着,却是振奋不已。

弘法、传法,是他东行的目标。

当年,他毅然决然的冒着生命风险,从西夏逃来大宋,也是因为他知道,在整个世界,大宋的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

只有得到大宋支持,沙门才能兴盛。

于是,当即表态:“陛下如此厚爱臣,厚爱沙门。”

“臣当与诸僧言说此事,将陛下对沙门的圣德与宽爱,说与天下沙门同道。”

赵煦瞧着,于是图穷匕见,道:“朕于沙门,素来崇敬,两宫慈圣,更是早晚供佛……但,如今的佛门寺庙,却都不怎么守清规戒律!朕心甚痛!”

“汴京诸寺,更是广有质库。”

“财帛乱人心神,佛门清净之地,岂容铜臭?”

“朕欲清理质库令汴京诸寺,再无质库之嘈杂,还佛门一个清静!”

“不知法师意下如何?”

金总持其实对此是有预料的。

毕竟,这些天汴京内外,对质库喊打喊杀,他也不是瞎子。

老实说,金总持其实也不太喜欢,寺庙变成商场。

但是,供佛是需要财物的。

和尚们修行,也是需要资金的。

他只好稽首道:“陛下圣明,诸寺质库,皆是为了方便信众,救急解难……”

这确实是寺庙质库,出现的原因。

各地的信众,特别是做生意的商贾,长途跋涉,携带着大量财物,很不安全,也不经济。

所以,便有人开始将财物或者贵重物品,存放到寺庙。

此外,信众中的底层百姓也会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到寺庙质押自己手里的一些生产资料,换来钱财,以治病、救急。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质库。

最初的质库确实是寺庙信众内部,救急、存钱的地方。

只是,如今的质库早已经变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