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潜移默化

所以,赵煦知道,必须要有利可图。

不能再做赔本买卖了!

打仗,必须以赚钱为目的!

只要能打赢,同时能赚钱,那么就可以平息士大夫们的不满了。

将章衡的预算文书看完,赵煦命令将之誊抄,送都堂各位宰执。

同时也送去两宫处。

两宫看完后,对兴师南方,终于再无意见——这么点钱,毛毛雨而已。

哪怕再乘以十,也只是小钱。

若真的只需几十万贯,就能打服交趾,给自己出口气。

那就实在是太划算了!

于是,欣然允准了章衡的预算,命有司准备钱帛。

……

章衡做的预算表,送到章惇手里的时候。

章惇已经完全收拾好了行囊,也得了旨意,明日陛辞离京。

章惇看着手中的预算书上,那些用表格罗列的支出项目。

一切清晰且自然,毫无停滞,几乎一目了然。

“子平确有治世的才干!”章惇感慨着。

将要随他一起南下,前往广西的第四子章援,在旁边低声道:“叔父曾和儿说过,此预算书在制作时,得到过宫中授意……”

“嗯?”章惇自然也有听说过一些传闻。

据说,官家常常以手诏、内降的方法,直接指挥军器监、专一制造军器局以及东西染院、绫锦院的事情。

小主,

根据传说——天子手诏,常有奇文怪字,世俗不解。

而在崇政殿、紫宸殿等地收藏的沈括制作的沙盘上,也常常能看到类似数字、符号。

据称——皆古籍所载西域文字、符号,官家善其简,特用之。

而宰执们,现在都已经习惯,并接受了这些最初看着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将之开始用于日常办公,其奏疏文字也时常可以看到相关数字、符号。

近来,苏颂那边也有传说流传——天子授苏公西域符号,以为计算之用,苏公用之,大赞其简,乃以之为算术之道。

于是,苏颂在开封府府学之旁,建立了一个——算学。

招募汴京‘善算术之士’,允诺将来毕业后,考核合格‘奏请天子,请依伎术官官阶,授给官职’。

同时这个算学不收学费、束修,只要考上就可以入读。

所以大批汴京寒苦人家的孩子纷纷报名,不过旬日,就得了三百余生。

苏颂将之分为‘成年’、‘少年’、‘孩童’三等,每等设斋,仿太学故事,立斋长,设教授。

据说蔡京也很重视这个算学,十余日里,就已经亲临算学数次,勉励学子。

还称,往后开封府招录吏员,要优先算学之士。

太学那边,并没有什么反应。

因为,本来太学之外,专设学校,培养刑名等课就是熙宁兴学的配套措施。

于是,太学诸生‘乐见其成’。

许多太学生甚至偶尔会抽空去算学游览一番,激励‘算学诸生’。

章惇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

太学生是士大夫,是国家和天下未来的主人。

而算学、刑名等课毕业后,不过是吏员,属于杂流。

即使能入官,也受碍止法的限制。

除非发生奇迹,不然永沉选海!

太学生就不一样了,可以一步一个台阶,最终升入三省两府。

自然,算学的学生们,在太学生眼中,属于他们将来的幕僚、下属。

他们那里是去勉励的?

分明就是去视察的!

想着这些事情,章惇看着手中的预算书,感慨道:“陛下才智,可谓天授!”

先是数字在小范围中传播,然后是符号,开始登堂入室,所谓的算术公式在算学和开封府内流传,接着进入了都堂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