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单纯赠礼几次尚可,次数多了则显得不妥;因此频繁以学业求教,则可以自然保持往来关系,并给予适当帮助。
顾教授点头同意:“你有难题尽管带来,可是这物品我们还是无法收。”
易志军进一步解释:“如果您执意不要,我也不方便频频打扰。从前上学还要付束修(指古代请师授课或学生入学所送的学费),更何况如今是家教呢,报酬应更多一些才合理。”
顾教授略显感慨:“真没想到你还懂古俗,不过这类决定还是需同其他家人商量一下。”
随后几天里,某日下班后的傍晚时分,易志军再次造访顾府,说明自己近期一直想补习中学课程。恰好遇见从外归来的陈教授夫妇。陈教授见状问道:"易志军你又来了?"
一番交谈下来,两位老人虽仍觉礼物难以全收,却逐渐认可了少年的诚意及其补习计划的价值,最终默许易志军以这种方式表达谢意和支持。
随着日子推移,家庭间的默契渐增,也见证了年轻学子对尊长敬重之心与日俱增。尤其当四合院内的喜讯传出——何小慧的婚期确定在十月一号,更让这份温情倍添几分暖色调……
何小慧是家中长女,多年来将 ** 弟兄视为亲兄弟般关怀体贴。此时她轻快告诉易志军这一重要决定。
当晚,易志军回屋洗完澡不久便见到何姐姐进来,两人聊起陪嫁及婚礼等事务。“姐,你那边还缺什么?”易志军询问到具体的安排上是否还有缺口待补,但看到姐姐已备得妥帖之后安心了许多。接着,两人愉快度过了一个夜晚,回忆旧时光、畅谈未来看法以及互相鼓励支持的心意。
次日上午,经过家族成员间的简短讨论,最终确立了简单而不失体面的方式来筹备这场重要的婚礼,包括提供丰富的实物馈赠如三十六套家具和其它生活必需品作为嫁妆。这无疑使即将新婚的一家人满心喜悦。
当夜,在何姐姐的建议下,俩人在同一房间过夜交流更加亲近起来。他们分享许多关于未来的期望,并承诺无论将来面临多少风雨变化都会彼此扶持走过每段路程。这些珍贵的时刻成为了日后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同时也预示着新的旅程正在悄然展开。
这时的学子们虽然依旧每天到校,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真正在教室里学习的日子少之又少。家中的四位兄弟中,只有林静还听从老父亲的要求,每天都坚持在家完成课后辅导。
林静劝道:“哥哥,注册学籍对你未来有好处。三年后拿到初中毕业证,对你以后也有保障啊。”
李志远却不以为然:“我小学 ** 也能找工作,有没有初中 ** 都无所谓。”
由于与一位老师保持特殊的学习辅导关系,李志远不想暴露,以免对那位老师造成困扰,因此对上不上初中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即使去了也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知识。
林静生气道:“你不听劝吗?有个毕业证以后在外面更有底气,二大爷就是因为只是小学毕业才没当上官。”说罢转过身来,显得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