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巧遇故人

老莫说:“手机一直联系不上,人应该是还在瓦罕走廊信号盲区。”

成名说:“估算要7天,这都只剩下一天了,会不会出现问题。”

老莫也有些担忧:“不好说,小崔语言不通,瓦罕走廊又是个凶险的地方,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滕书铭想了想,说:“不急,说是说7天,那是理论时间,实际上肯定不止7天,等他10来天也没事。反正坎大哈还在打仗我们也过不去,干着急没用。”

崔宇峰那边没消息,重心还得回到生意上来。滕书铭顿了顿,说:“眼前这个生意……哎,你们两位有什么想法?

滕书铭打算搞房地产,但他还是想听听群众意见。

这个事情老莫有过考虑。老莫说:“搞房地产好。坎大哈塔塔打完仗那里刚好是个烂摊子,我们正好去帮他们建房子。张尼克去跑腿,没准儿马上就有生意做。”

成名有不同意见:“搞酒厂好。”

老莫说:“周期太长了。”

“听我说,搞酒厂好。”成名好像成竹在胸,“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连年战乱,葡萄不值钱。白兰地酿造工艺不复杂,就是葡萄加水发酵,成本低得很。周期是有点长,但是它胜在一劳永逸,起步麻烦一些,成型了就坐地收钱。不像搞房地产,完成一个项目还得揽活儿,还得养专业的施工队伍。”

“葡萄种植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农业支柱产业,我们包收葡萄,可以提高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容易获取老百姓、大地主和政府官员、军阀的支持,这个项目是有社会效益的。”

好像这书呆子讲的也有道理。滕书铭眯着眼:“你再详细讲讲?”

“搞酿酒厂一本万利啊。和你们讲个故事,咳。”成名支了支眼镜开始吹牛,“我们家老爷子80年代去过伊拉克搞过劳务输出,那会儿伊拉克富得流油,中国、越南、古巴都外派劳务队伍去伊拉克挣外汇。”

“中国人受纪律约束,不敢乱来。越南人胆子大,他们就地取材,用伊拉克的大米、小麦搞地下酿酒厂,酿酒私自拿去卖,卖给中国人和外国人,一帮越南佬在伊拉克赚了大钱了。我爸他们羡慕得不行。我爸后来回国说,只要在伊斯兰国家搞成酿酒厂,绝对发财。”

老莫说:“你爸是干什么的?怎么懂那么多?”

“我爸当时在外交部打杂,组织上分配他去伊拉克给中国劳务公司做阿拉伯语翻译。他帮越南人介绍客户卖酒,顺便帮越南人用第纳尔兑换美金,挣点儿差价和佣金。”

滕书铭说:“那你老爹也是个人才。80年代正两山轮战呢,打得热火朝天,你爸居然敢和越南人做生意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