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佐那子:“橘君,帮我洗澡!”【6600】

反对室町幕府——此乃尊攘志士的政治正确。

为何会如此,得从七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开始说起。

镰仓时代(1192-1333)末期,镰仓幕府势微,当时在位的后醍醐天皇决心恢复朝廷权威,密谋倒幕。

他先后发动了2场史称“正中之变”和“元弘之乱”的倒幕运动,均告失败。

元弘之乱后,后醍醐天皇被流放到隐岐岛,幕府扶持了新皇,即光严天皇。

但是当时的倒幕势力仍活跃于日本各地。

元弘三年/正庆二年(1333年),后醍醐天皇在倒幕志士们的帮助下逃离隐岐岛,随后再度举兵讨幕。

镰仓幕府派遣足利高氏前去平乱,足利高氏早已不满幕府的专制统治,途中倒戈,回师攻下了镰仓,镰仓幕府就此灭亡。

足利高氏因立下了倒幕的首功,故而被赐予天皇名字中的“尊”字,易名为“足利尊氏”。

后醍醐天皇回到京都后,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

首先,不承认光严天皇皇位的合法性,尊之为上皇,剥夺了他所有权力。

同时废除了幕府和摄关制度,建立了天皇独裁政权,由天皇自行任免官职。

这就是历史上的“建武新政”。

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仅仅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不满。

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有意开幕府。

而后,足利尊氏迫使后醍醐天皇退位,并立持明院统之光明天皇。

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是为北朝之始。

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后设法逃出,持着皇室象征的三神器——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退往大和的吉野,是为南朝。

至此,南北朝(1336-1392)终于形成。

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逐渐衰退。

终于,到了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执政时期,在幕军的强大攻势下,南朝灭亡。

南朝天皇把三神器交给北朝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这段持续了数十年的日本分裂期,衍生出来一个极严肃、绝不可等闲对待的问题:南北朝孰为正统?

对于这个问题,日本的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

因为南北朝合一后北朝继承了天皇的皇统,所以在“黑船事件”爆发之前,虽有论争,但“北朝正统论”居优势。

例如:江户时代初期,由林罗山起草、并由林家执笔的江户幕府官方编修史着《本朝通鉴》便以北朝为正统

可是,当水户藩编纂的文言文纪传体日本史《大日本史》面世时,使“南朝正统论”逐渐有了影响力。

《大日本史》一直坚持“南朝正统论”。

水户藩编写《大日本史》的主要目的,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来评论人臣的是非功过。

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流放皇帝、扶持伪帝的足利尊氏,完全是十恶不赦的叛国逆贼。

除此之外,《大日本史》坚持“南朝正统论”的另一理由是以象征天皇权威的三种神器的所归为基准。

在南北朝对立时,三神器俱在南朝手中,故理应奉南朝为正朔。

“黑船事件”爆发后,幕府和朝廷的矛盾空前激化。

尊攘志士们凭借着朦胧的感性,推导出一条等式——因为幕府主张“北朝正统论”,所以拥护“南朝正统论”就等于反对幕府。

于是乎,“南朝天子才是正统”的说法在尊攘志士之间大行其道。

尊攘志士是一种很难定义的复杂群体。

他们大多罹患了“皈依者狂热”,即后加入某一阵营的人,往往比天生就处于该阵营的人对本阵营更加忠诚、更加狂热。

若不赶紧做点什么来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心,我的心里难受啊——为数不少的思想激进的尊攘志士,都是秉持着这样的心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明从未踏足过御所,连天皇的面都没有见过,更未吃过朝廷的一米一粟,却莫名其妙地心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澎湃情感。

【注·御所:公元794年,朝廷迁都到京都后,此地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

在尊攘志士的眼里,迫使皇统分裂的足利尊氏和攻灭南朝的足利义满,实乃万恶不赦的逆贼。

恕不知他们这种推崇“南朝正统论”的行为,反而使目前在位的统仁天皇陷于极尴尬的处境。

南朝覆灭后,传承下来的自然便是北朝一系的天皇。

奉南朝天子为正朔,那岂不是说目前在位的、以及从南北朝至今的所有天皇都是伪帝?

足利尊氏、足利义诠、足利义满的木像首级被砍下并示众……纵使是用屁股来想,也能断定这肯定是尊攘志士的手笔。

青登猜测:尊攘志士们的此般做法,想必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彰显自己的尊王热情。

另一方面,便是为了恫吓青登。

作为幕军序列之一的新选组,无疑是佐幕势力。

将前朝的将军“斩首”,以此方式来表达“倒幕”的暗喻。

新选组进驻京都的当天便出了这档子事情……如此行径,怎能不让身为京都守护职的松平容保震怒?

他满脸怒气地唤来部属,勒令道:

“将这三位将军的头像和牌位归还等持院,不惜一切代价地尽快查出是何人犯下如此大逆不道的恶行!”

这时,眼尖的青登忽然发现:木架上刻着三行小字。

“肥后大人,看呐,这里有字。”

松平容保闻言,当即探过身来。

“这似乎是……诗?”

他将桌上所刻的这首诗,轻轻地念诵出声:

“‘汹汹班声动,一腔热血喉上涌,剑影破长空’……”

青登挑了下眉:

“是‘永世剑圣’的诗。”

刹那间,松平容保脸上的怒意更盛了几分。

“哼!他们可真会给自己贴金,他们这是想做什么?想要自比绪方逸势吗?”

说起这首诗的来头,那可就大了。

宽政二年(1791),时任老中首座的松平定信兴兵一万,大举北伐,亲身征讨盘踞在北方的一股虾夷势力。

就在战事最为紧急、虾夷人即将败亡之时,绪方逸势率领数十名哥萨克骑兵如神兵天降般现身,向幕军发起一往无前的冲锋。

绪方逸势的进攻势如破竹,连破七阵,斩杀九将,一路攻陷本阵,打得松平定信仓皇逃跑。

相传,就在绪方逸势发起冲锋的前一刻,他轻声诵出了这首诗:汹汹班声动,一腔热血喉上涌,剑影破长空。

就这样,这首诗跟着绪方逸势的“破七阵,斩九将,天下无双”的隽永传说一起永远地印刻在青史上。

自打横空出世以来,绪方逸势就一直在跟幕府对着干。

先是刺杀了自家主公、亲藩大名之一的广濑藩藩主松平源内。

接着是攻陷幕府将军在京都的行宫:二条城。

再然后是在虾夷地击破幕府的北伐大军,使得幕府的“吞服虾夷地”的大计付之东流。

可以说,绪方逸势每一次的声望大振,都是伴随着幕府的颜面扫地。

出于此故,尊攘志士盛赞他为“最初的倒幕志士”,将其树成一面招揽人心的大旗,以此来扩充影响力。

相当多的尊攘志士都以模仿绪方逸势为荣。

绪方逸势的那首诗更是被他们时常引用。

当然,任谁都能一眼看出:他们的这等行为,完全就是在给自己的脸上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