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芦沟村,那些果树技术员们更是备受尊崇,他们凭借着自己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深厚的实践经验,成为了村里当之无愧的科技带头人。他们所培育出来的苹果树硕果累累,产量巨大不说,质量更是上乘。产出的苹果果皮薄如蝉翼,口感鲜美多汁,味道香甜可口。而且,这里的苹果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正因为有着如此出色的品质和口碑,上芦沟村的苹果已经成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响亮品牌。这个品牌曾经为上芦沟村赢来了数不胜数的赞誉和荣誉,极大地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繁荣兴旺的苹果产业也为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随着苹果业的蓬勃发展,村里决定在村西的苹果园里建造一座宏伟壮观的“苹果站”。这座建筑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场所,更是上芦沟村苹果产业日益强大的象征。每年一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这里便会自然而然地变成那个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会场。犹记得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能够登上舞台,并代表着打渔场小学全体少年儿童发表讲话。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一切都还是那么清晰可见,令人难以忘怀。因此,上芦沟的那片果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最初开始放飞心中梦想的摇篮之地。而这座看似普通却又充满特殊意义的苹果站,更是摇身一变,化作了一座别具一格且极具内涵的“少年宫”。
然而,让人感到惋惜不已的是,这座承载着无数美好回忆和珍贵历史的“少年宫”,早在我来到上芦沟参加工作之前,就已然遭到拆除并被夷为平地;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在原本的那片苹果园旧址之上,如雨后春笋般重新矗立起了一片片朝气蓬勃的新生代果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新生的果林正逐渐发展壮大,它们所带来的现代化果园管理理念与技术,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并改变着这个地处深山之中、略显古老的小山村长久以来固有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
时光回溯至 1992 年那个金风送爽的秋日,我踏上了前往上芦沟工作的征程。一同被分配到此地的,还有一位刚刚从五莲师范院校顺利毕业调过来的年轻女教师。当我们踏入村庄入口之时,前来迎接我们的拖拉机沿着狭窄曲折的胡同缓缓拐了一个大大的弯儿,然后一路向西行驶,最终在一条由众多住户紧密拥挤而成的街道深处,寻觅到了那所我曾有所耳闻并且倍感亲切的上芦沟小学。1982 年那个迷人的秋天,当我们在本村完成四年级学业之后,便满怀期待地踏入了上芦沟小学,开启了五年级的全新篇章。这个陌生的校园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充满了新鲜感与神秘感。然而,孩子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总是超乎想象的迅速,没过多久,我们不仅对这里的每一间教室、每一条走廊都如数家珍,甚至连校园周边的角角落落也都摸得一清二楚。
与此同时,一场别开生面的“持久战”也在上演着。这场“战争”的对手是来自邻村的同学们,而“战场”则选在了每天放学后我们回家的必经之地——上芦沟村南面那座古老的石桥附近。每当放学铃声一响,仿佛就是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大家便会一窝蜂似地涌向那里,展开激烈的对抗。
小主,
每一次“交锋”都是惊心动魄的,双方各显神通,互不相让。有时候是石头、土块在空中乱飞,有时候又是近身肉搏,扭打在一起。在这样的激战中,难免有人挂彩受伤,衣服被撕破更是家常便饭。有的小伙伴甚至惨到裤管被撕开,露出白花花的大腿,只能临时找来一根细细的铁丝,将裤腿紧紧拴住,以免春光乍泄。可即便如此狼狈不堪,第二天回到学校的时候,前一天还打得不可开交的敌我双方却又奇迹般地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大家一起嘻嘻哈哈地撞柺(一种游戏)、拾宝古(可能是某种收集类活动),玩得兴高采烈,完全忘记了昨日的恩恩怨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上芦沟村的同学们始终保持中立态度,从未因支持某一方而参与对我们的攻击。或许正是因为这份难得的公平与友善,使得我直到今天依然对上芦沟村的人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和好感。毕竟,面对只有区区 13 人的我们,他们能够坚守原则,不恃强凌弱,这种品质实在令人钦佩不已。
报到的那一天终于来临了,我的心情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充满了期待、兴奋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紧张。怀揣着这份别样的情绪,我踏入了校园的大门,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刚走进院门,我的目光便如同灵动的鸟儿般四处张望起来。就在这时,一根高耸入云的旗杆猛然闯入我的眼帘,它宛如一把利剑直直地刺破苍穹。这根旗杆实在是太过高耸了,粗略估计竟有将近四层楼那么高!顶端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着微风肆意舞动,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为这座身处山区的小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
仅仅只是看到这根旗杆,我便能深切感受到校方的一片苦心。后来,通过与学校校长的深入交谈,我才了解到这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根旗杆竟是由上芦沟村的十几位淳朴村民不辞辛劳地从当时的大桂林场砍伐而来。他们沿着从打渔场至上芦沟的崎岖山路,一路艰难跋涉,费尽千辛万苦方才将其成功运抵此处。
此刻,旗杆顶部的红旗在瑟瑟秋风中猎猎作响,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望着那随风飘动的旗帜,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我暗自思忖道:也许,一段专属于上芦沟的精彩人生即将在此刻缓缓拉开帷幕。果不其然,正如我所料想的那样,自此之后,我便隐匿踪迹于此,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片美丽山水之间,开启了长达 13 年倾心奉献于上芦沟的乡村生活之旅。
当我初次踏入上芦沟这片土地时,对这里山水的第一印象便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那是在报到当天,阳光洒落在校园的旗杆前,而吸引住我目光的,正是那块高耸入云、巍峨屹立的大石头。村里的人们赋予了它一个形象的名字——“石脑子”,不过,也有一些人更愿意亲切地称呼它为“石老子”。
这块巨石宛如从天而降般矗立于此,高大而突兀,仿佛超脱于尘世之外。它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姿态傲然挺立,散发出一股桀骜不群的强大气势。站在它面前,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然而,就在我凝视着“石老子”的时候,目光不由自主地朝着西南方向望去。在学校的正北方向,同样有一块石头映入眼帘。与“石老子”不同的是,这块石头的形状略显奇特,其腰肢粗壮宽厚,犹如一位身材丰满的妇人。于是乎,村民们给它起了个有趣的名字——“石婆子”。
综合这两块石头的特征以及它们所处的位置关系,我个人觉得将耸立在上芦沟北部那块格外高大的石头称为“石老子”确实更为贴切。至于为何这一“夫妻”二人虽同住一道岭,却未能相依相伴,而是各自独立存在,也许正应了民间所流传的那种说法——“守望相助”。
当然啦,我们也不能仅仅凭借外形就断言它们一定是夫妻关系。说不定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夫妻,而是由异性男女化身而成的石头,默默守护在这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呵护着这方土地的平安与幸福,成为了深受当地百姓敬仰的神秘老人呢!“石老子”与“石婆子”所栖息的那座山岭,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于天地之间,其山势险峻高耸,直插云霄,令人望而生畏。站在山脚下仰头望去,只见朵朵洁白的云彩犹如柔软的手绢,时而高高扬起在山岭的头顶肆意招摇;时而轻轻飘下,如同仙女的衣带般系在山峦的胸前,与山间繁茂的层林相互交织、拉扯着家常琐事。
若想要登上这座高峰之巅,即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没有个四五十分种的时间也是难以企及的。而且就算历尽艰辛成功登顶,行走在如此狭窄而陡峭的山脊之上时,仍需要倍加小心谨慎才行。只因两侧皆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峭壁,仿佛是大地被撕裂开的巨大伤口,让人不寒而栗。然而就在这些悬崖之上,却有着一群高傲的雄鹰在此安家落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