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泮宫的一间教室里,几位资深的学者正在为学子们讲学。他们讲解着《诗》《书》《礼》《易》等经典着作,学子们认真地聆听着,不时地做着笔记,或提出问题与学者们探讨。
“先生,何为‘仁’?”一位学子站起身来,恭敬地问道。
学者微笑着回答:“仁,乃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朝则忠君爱国,在家则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乡则和睦邻里,此乃仁之道也。”
学子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聆听着讲解。
泮宫的落成,不仅为鲁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对鲁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地的学子纷纷慕名而来,希望能在泮宫学习深造。泮宫的藏书楼里收藏了大量的书籍,学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阅读、研究,汲取知识的养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泮宫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有的进入朝廷为官,为鲁君出谋划策,治理国家;有的则回到家乡,传播文化知识,教化百姓。鲁国在他们的努力下,变得更加繁荣昌盛,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
姬允时常来到泮宫,与学子们交流互动。他鼓励学子们要胸怀天下,学以致用,为鲁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你们是鲁国的未来,要勤奋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文化传承,都需要你们去努力。”姬允语重心长地对学子们说道。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姬允决定在泮水之畔举行一场盛大的诗会。泮水清澈见底,水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绿草如茵。诗会的消息传出后,众多学子和文人墨客纷纷前来参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诗会上,人们或吟诗,或作对,或赋文,气氛热烈而欢快。一位学子率先站起来,朗诵道:“泮水悠悠,鲁韵流芳。学府巍峨,贤才辈出。礼仪之邦,文化之光。愿我鲁国,永盛永昌。”
他的朗诵赢得了在场众人的阵阵掌声。接着,其他学子和文人墨客也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作品赞美泮宫的宏伟壮丽,有的作品歌颂鲁国的历史文化,有的作品则表达了对鲁君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姬允坐在一旁,认真地聆听着每一首诗、每一篇文。他被学子们的才华和热情所感动,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