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最大的绝望是什么?

最终包龙星告御状成功,按理说到此,皆大欢喜,包龙星前途无量,做清官的理想得到了弘扬和实现,童年之语,今日成真,可喜可贺,当再接再厉,走一条先人包青天的成名之路,一生匡扶正义。

但画面一转,包龙星春风得意时,在新开张的药铺前,笑言“不再做官”。到此,于无声处见惊雷,影片高潮继续推进,原是发现了一门赚钱的生意,可保杂技演员妻子免去颠沛流离,保妓院头牌妻子衣食无忧。我窃以为这才是这部笑点不断的影片的最高潮,好比唧唧喳喳的一台戏,到这里落下包袱又戛然而止。

是的,包龙星面对廉与贪的两条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包龙星在决定做清官后就受到了阻力,他为此展示了无穷的毅力与智慧,但力挽狂澜,以九品之微官,告倒水师提督之子。但即便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最后要求的也不过是生活小康、家庭幸福。

我觉得讽刺无比又觉得无比合理,他可是有勇气告御状也要做清官的人啊,怎么最终却变成了贪图钱财药贩子呢?但如果他不找生财之道而选择清贫廉洁之道,他如何对内心那个渴望富足的自己一个交代呢?这样看来,包龙星必须不能继续做官,卖药也好,卖什么都罢,当童年的理想已经得到实现,成年人的世界里最要紧的,还是体面、富足的生活。

我一直好奇包龙星这个人。

其实仔细一看,包龙星这个角色,和《功夫》里面的阿星,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小人物”,尽管包龙星是官,但是却只是九品芝麻官。

而他们都是在孩童时候,想要做“好人”“英雄”!

但是却都被现实打击到了!信念在那一瞬间崩溃了。

这就是小孩子和成年人的区别所在。

《功夫》里面的阿星,出场就是一个想要做坏事,却屡屡闹笑话,想要欺负人,却反而被欺负的小角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九品芝麻官》里面的阿星,同样的,是一个想要当贪官,但是却当的无比的憋屈,钱没贪到,反而还惹的声名狼藉。

同样的是想要的和自己的实力不匹配。

那么这个一直贪婪的人为何会拿出勇气来帮助弱势戚秦氏,他那么的挣扎,看上去那么的讨厌,但却能说出“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公理”这样有信念的话,到沦为乞丐依然不肯屈就拿食物、拿钱。或许是“我要做一个好官”在指引他。

如同《功夫》里面的阿星一样,哪怕是死也要再打一棍子,同样的是一个“英雄”“正义”的信念在指引着他。

回到《九品芝麻官》,阿星无疑也是个醒目的人,收了方唐镜的钱并没有立刻答应;虽然失意于妓院做了龟公但却在其中苦练吵架技能,他越来越醒目,我觉得是因为他老爸临终的那句话的作用:“贪官奸;清官,要更奸,要不然怎么斗过他。”

单纯有信念,不足以乱流中生存下来,还得有足够的醒目劲儿。

不过要不是因为在妓院偶遇皇上,他到底会走多远呢?只是连告御状也得等到皇上上妓院才能告到,上梁不正下梁歪,连一国之君都乱来很难说下面的官是多么的好。

包龙星这等小人物,要搁在现在,估计也懒得在“我要做个好官”上纠结了。

电影诠释了官场中的小人物也需要正义,也需要怜悯。但遗憾的是,小人物注定要悲情,心酸的历程不一定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戚秦氏的悲情。戚家少爷大婚也邀请了九品芝麻官包龙星,在剧中包龙星曾幻想戚秦氏不会嫁给一个百病缠身的戚家少爷,而是要嫁给包大人,可想而知,在封建统治下的妇女凭什么要嫁给一个身染重疾,不停咳嗽的戚家少爷,道理很简单,戚家有钱,而戚秦氏的背后则代表的是无数受封建压迫的贫苦人民的写照而已,其实本剧这把构思无非想表达的就是在戚秦氏的身上其实也代表的不甘与无奈。迫于生计,只有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

包龙星的悲情。包龙星作为主角,是一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前期为了钱也贪婪之极,不惜判错冤案,被人鄙视,为人极度自私,其实在前期我都有些怀疑他弘扬正义的目的是为了心上人还是真正的想做一个清官,不免让人匪夷所思。他为了戚秦氏丢了官,告御状差点变成乞丐,悲情中难免会让人有点怜悯,最后在妓院实现了自己华丽的逆转,不是每一个悲情式的小人物都有这种运气。如果不是碰到皇上,他的一生或许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其实也就相当于一个不是乞丐的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