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只是一个疯子吗?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2371 字 2个月前

这个角色的魅力在于,他无疑是反派角色,但是这个角色却并非大众化的,但是却又偏偏和许多普通大众有着相似之处,总体来说,电影还是把他塑造的有一点像一开始就有点神经缺陷的精神病人,他并不是从一个更普罗大众的内向freak进化成最终的小丑形态,所以会给人觉得,这里还是不够狠,因为他毕竟本身就有点”不正常嘛“,这样他更容易被生活的苦难事件摧毁,这也就降低了这些苦难事件的力度。当然这里只是个人的一个吹毛求疵或者是我没有完全看明白。

特别喜欢的,不是小丑逐渐进化成终极形象时化了妆后的跳舞,也不是里面的各种细节,也不是最后一幕高潮(这个高潮真的很精彩,使得整个剧本完整、精致,前呼后应),而是小丑在上街目前,在家里化妆,前同事来家里那一幕。

那一幕,作为一个恐怖片爱好者,我看出了这个演员塑造出来的惊恐气息,他杀掉胖同事,放侏儒同事离开,侏儒同事太矮够不着门锁,满脸是血的他去给他开门,就这一段,看的我毛骨悚然,有种特别冷峻的惊悚气息,黑色的来,还很好笑,又cult又幽默,我特别喜欢。

仔细看看,你会发现《小丑》其实很像是好莱坞的改编超级英雄类的电影。

首先,我们纵观那些超级英雄们,他们的出场,特别是平民超级英雄,他们的出场,总是要经过一段,如同小丑那样的悲惨经历。

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很多时候,超级英雄们,获得了超能力,于是开始拨乱反正,按照自己的正义感来扭转那些意难平。

但是小丑不同的地方在于,小丑最终黑化了,但是仔细想想,对比来说,黑化才是更大的可能性,超级英雄只能出现在电影里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可以看做《小丑》是超级英雄类电影的一种现实颠覆版本。

电影《小丑》彻底颠覆了这种超英神话,还没有蜕变为小丑的亚瑟用他令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狂笑,反复叩问观众:当社会秩序本身就是压迫根源时,破坏秩序者还是反派吗?维护秩序者还是英雄吗?在电影中,从亚瑟在地铁上被三个华尔街精英戏弄殴打时奋起将三人反杀,到最后以“小丑”(Joker)身份在演播室公开射杀节目主持人,他的疯狂杀戮无疑是以反派的姿态破坏了现存的社会秩序。

但他却被群众视为英雄,人们掀起暴乱响应他的杀戮。破坏秩序的反派反而成为英雄,这在超级英雄电影中并不罕见,但其逻辑不外乎是反派使用欺骗手段获取公众信任,而超级英雄通过揭露真相来恢复秩序、成功救世。而在《小丑》中,真相在小丑手中——亚瑟行反派之事成为英雄,正是因为他向公众展现了哥谭真实但残酷的社会图景。

电影一方面用冷峻的画面与沉重的节奏不动声色地勾勒哥谭黑暗压抑的社会背景:萧条的经济、横行的暴力、惊人的贫富差距、不断缩减的社会福利、精英对穷人毫不掩饰的傲慢、底层人民积压已久的愤怒……

同时,亚瑟不断下沉最终成为疯癫混乱的小丑的个人经历,不仅仅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戏剧化的“让人疯狂的糟糕一天”,这正是以寓言形式讲述的、哥谭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底层个体的痛苦集合,无论是精英对底层的傲慢、人与人之间异化后的相互倾轧或是社会保护网的逐渐消失,都只是以夸张手法展现及放大的哥谭民众的日常生活。

因此,在小丑装扮的亚瑟被迫反击射杀三个华尔街精英后,市长候选人、亿万富翁托马斯·韦恩将被害的精英——他们也是韦恩投资公司的员工——当成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不屑地称凶手为一无所有、嫉妒他人的小丑,而民众却迅速地站在凶手这边,打出“我们都是小丑”的标语走上街头。这种在精英与大众间迅速激起的对立,正反映了社会结构对底层民众长期的压抑与异化,但尽管暗中积攒着不满,人们还是努力维持着日常生活的平静。

而亚瑟的行动打碎了日常运作的社会秩序,将不平等议题以最激烈也最直接的方式向公众抛出,真实的哥谭展露无遗,这也引爆了普通民众真实的怨恨。在演播室里,亚瑟愤怒地质问主持人默里,为何人们如此关心精英们的死亡,而像他一样的社会边缘人的死亡却无人理会;即便如此,精英们依然期待着底层民众能够乖乖不闹事——遵守社会秩序。在随后的现场直播中,亚瑟将默里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