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来湘省博物馆专家去茅山峪考察得到的村民口述,当时的艾清宴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有一回,他扛着粪耙前往外婆家请人抬棺材,路上不小心踩塌了一堆土,土堆里面赫然有一个大黑疙瘩,污泥中仍光泽闪烁。艾清宴喊家人把它挖了出来,自此成了村民中口口相传的古鼎怪器。”
“五年之后,益阳古董商石瑜璋慕名而来,一看此物,就愿意出四百大洋收走。当时正好是午餐时间,艾清宴的大哥回家听说怪器要被人买走了,就拿上盖子去漆家河的新民学校,找校长钟逢雨掌眼,想要问一下‘如此破铜,怎么值这么多钱?’”
“钟校长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一看到盖子上‘父己尊彝’几个蝌蚪文,知道此物非同一般,他留下盖子,当即表示愿意出八百大洋购买全器。”王老爷子笑道:“艾清宴的大哥毕竟年轻气盛,听闻这话兴奋得不得了,还未到村里,就大喊‘发财了,发大财了!’”
“他在村子那头喊,这头石瑜璋闻声心知不妙,这笔生意要黄!慌忙丢下四百大洋,也不嫌弃东西太重,抱着近百斤的罍身就跑出了村子,逃之夭夭了。”
“诶?那这方罍的盖子和身子,不就分开了?”王主持人问道。
“对呀,器身和器盖从此就分开了。”王老爷子说道:“而且这一分啊,就分了近百年。”
“钟逢雨作为文化人,知道这件文物的重要性,牵挂着器身,就利用自身影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题为‘桃源发现商朝太庙古物,惜为他人私行购去’,斥责石瑜璋‘仅以洋银百元估买入手,希图媚外渔利’,是‘全国公敌’,并恳请当局沿途检查。”
“这一文物流失事件,引起了当时教育总长章士钊的注意,于是他要求湘省追查。”
“于是长沙内务司发出训令,要求石瑜璋所在的益阳县尽力侦办。”
“只可惜当时并没有严格的文物保护法令,让内外勾结倒卖古玩的商人占尽便宜。加上兵荒马乱,即便已经追查到器身就在长沙的杨克昌古玩店,但受当地势力保护,无法进行查扣,只要求石瑜璋五日内归案完事儿。”
“等到一九二六年,段祺瑞政府倒台,‘追缴’方罍的政令旋即成一纸空文。”
“这时军阀开始混战,湘军正从川、黔军阀手中收复湘西,地方政权就在驻军首领周磐手中。而奸商石瑜璋仍想得到盖子,遂向湘军首领周磐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