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丽瓷又分作了两类,一类是从古代中国传入高丽,之后在那里保留下来的瓷器,这些瓷器多为越窑青瓷,时间在九世纪到十一世纪居多。
这个时期高丽也开始烧造自己的瓷器,其中全罗南道的康津郡和全罗北道的扶安郡出产的翡色青瓷和镶嵌青瓷是其主要产品,主要出口辽国,一部分还“反倾销”回宋朝。
十四世纪开始,朝鲜崇尚儒教,以朱子学为盛。硬质白瓷从元代传入后,到现在技术基本成熟。
当时朝鲜的士大夫阶层称作“两班”阶层,常以简朴清净为生活的最高德行,大多崇尚白色。加上明朝向朝鲜索要大量金银贡品,朝鲜王室官府开始用白瓷逐渐替代银器,让它更加流行起来。
随着官需增大,地方生产的陶瓷供不应求。朝鲜的广州成了“官窑”,和中国一样,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司饔院”的支署分院来督造。
十五世纪开始,朝鲜也开始模仿明朝,制作青花瓷器。
不过朝鲜青花比明青花淡雅许多,早期数量稀少,风格模仿明永乐、宣德的青花。
到了十五世纪后半,朝鲜开始舍弃繁复的纹路,改为主题突出、留白面积较大、写意性质较强的纹饰,形成独特的风格。
十六世纪前半,图样化、仿中国的青花瓷纹饰已不多见,画面结构更显疏朗,留白面积更大,朝鲜时代中后期流行的菊花纹和草花纹也开始出现。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种以留白、图样简素的纹样为特色,有植物、山水、云龙、花鸟等青花纹的瓷器,开始受到岛国的青睐。
岛国将这类纹样称作“秋草手”,能够被称作“秋草手”的朝鲜青花瓷器,和图案多出于磁窑匠人之手的中国瓷器不同,上面的绘画多出于朝鲜宫廷画家之手,构图疏朗、笔力遒劲,其艺术水平甚至比同时期的中国青花绘画水平还要高,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岛国开始有了收藏朝鲜瓷器的习惯。
不过好景不长,十七世纪之后,因为钴料变得难以获得,朝鲜只好采用含铁的原料,代替钴料在白瓷上作画,烧出的画面是棕黑色的,称作“铁画白瓷”。
还有一种更加高级,这样的器物称为“朱点沙器”或“鲜红沙器”,其实就是以辰砂为画料的“辰砂白瓷”。
在这之上,还有很少一部分以青花、铁画、辰砂合绘,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称作“釉里三色”,到达了高丽瓷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