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祀与戎(6)

崔敏一路上想过自己见到这位监国太子的各种可能,然而他最没有想到的就是这句'家和万事兴'。在他崔敏看来这是武新宇整治自己那个不听话的弟弟最好的机会。甚至还有机会将武天嗣的母族穆家,直接掀翻的可能。两人对视一眼,因为不知道少帅说的是不是真心话,所以他们并不敢搭腔。

这时候如果直接说'太子圣明',而太子爷只是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那么自己这边就太被动了。

屋内陷入了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武新宇手中小锉刀打磨指甲发出的细微声响。崔敏和荀子期大气都不敢出,额头上渐渐沁出细密的汗珠,在黯淡的灯光下闪烁着。

武新宇轻轻放下手中的小锉刀,目光在两人脸上缓缓扫过,随后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两位叔叔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崔敏咬了咬牙,决定先开口试探:“太子爷,您说的‘家和万事兴’,小的自然明白其中深意。只是这李清泉和石破军犯下的过错,在军中影响极坏,若是处理得过于轻缓,恐怕难以服众啊。将士们在前线拼命,为的就是守护督帅和太子爷您,可要是罪大恶极的人得不到应有的严惩,他们心中难免会有怨言,以后这仗还怎么打?”他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武新宇的表情,只见太子爷神色平静,让人捉摸不透。

荀子期在一旁听着,心里暗暗着急,他轻轻扯了扯崔敏的衣角,示意他说话别太直接。可崔敏像是没感觉到一样,继续说道:“太子爷,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观望。咱们对这案子的处理,就像是给众人立了个规矩。若是不能公正严明,恐怕会让一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乘,到时候朝堂之上怕是要乱了套。”

武新宇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崔守备,你是觉得我在偏袒他们?”

崔敏心中一紧,连忙起身,单膝跪地,说道:“太子爷恕罪!小的绝无此意。小的只是担心,这案子若是处理不好,会影响到您的威望,更会动摇咱们政权的根基。”

荀子期也赶紧跟着起身,慌张地说道:“太子爷,崔守备他说话直,您千万别往心里去。他也是一心为了督帅的大业着想。只是这事儿确实棘手,还望太子爷能慎重考虑啊。”

武新宇看着两人,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起来吧。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也明白这案子的重要性。但我所说的‘家和万事兴’,并非是要包庇他们。只是如今父亲在外,我不想朝堂之上因为这事儿闹得人心惶惶。李清泉毕竟是父亲的老师,曾经为咱们的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石破军也算是军中老人,若是直接严惩,难免会让人觉得咱们凉薄。”

崔敏思索片刻,说道:“太子爷的顾虑小的明白。只是这国法难容,若是不按律处置,恐怕难以堵住悠悠众口。依小的之见,不妨在惩处他们的同时,向众人解释清楚咱们的考量,让大家明白,督帅既念及旧情,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犯错之人。这样既能彰显太子爷的仁德,又能维护律法的威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荀子期在一旁附和道:“崔守备说的有道理,太子爷。这样一来,想必大家都能理解您的苦心。”

武新宇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崔叔叔,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就按你说的办吧。李清泉,剥夺军职,没收大部分财产,遣返原籍;石破军,免去死罪,但要关进大牢,让他在狱中好好反省。你们去办这件事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别让穆家觉得我要清算他们,惹出什么乱子来。”

崔敏和荀子期对视一眼,齐声说道:“太子爷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办好此事。”

武新宇看着两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这事就交给你们了,我相信你们不会让我失望。若是遇到什么难题,或是穆家那边有什么动静,随时来向我汇报。”

崔敏和荀子期领命后,便退了出去。走出少帅府,荀子期忍不住埋怨道:“老崔,你刚才也太莽撞了,要不是太子爷脾气好,咱们估计就出不来了。”

崔敏却不以为意地说:“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咱们身为臣子,就得为太子爷着想,为这个政权着想。若是因为怕得罪人就不说真话,那才是真正的失职。”

荀子期无奈地叹了口气:“希望你这次的判断是对的吧。这事儿可千万不能出岔子,不然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他的车子驶出少帅府的大门,夜幕已经悄然降临。庐州城的天空被工厂的浓烟染成了深沉的灰黑色,仿佛是一块巨大的、被污染的幕布,遮蔽了星辰和月亮。街道两旁的路灯发出昏黄的光芒,勉强照亮了前方的道路,却无法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压抑感。

崔敏和荀子期坐在车内,沉默不语。崔敏的脸上带着一丝坚定,而荀子期则显得有些忧虑。车子沿着宽阔的街道行驶,偶尔有几辆重型卡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卷起一阵阵尘土,仿佛是这座城市沉重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