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汉越会师

此前,汉国提出的三大谈判条件,其中最核心的一条,便是“杀赵雍,方可盟。”

楚王熊商之所以迟迟没有推进谈判,最主要的纠结也是在赵雍身上。

赵雍任宛城守之后,小小年纪,就发挥出极高的治理才能,无论军政,皆有出彩之处。

特别是汉国在灭掉韩、魏两国之后,止步楚国方城不前。

虽然其中有汉王的综合考量,然而在楚王看来,这却是赵雍“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表现。

楚国方今正是用人之际,特别是屈、景两将惨败而归,赵雍的能力更显得耀眼。

杀掉这样一位绝世人才,而与汉国媾和,究竟值不值?

还有,韩国灭亡之后,韩将暴鸢无家可归,顺势也降了楚王,被楚王封以将军,驻守在淮水沿线。

若杀赵雍,势必会引起暴鸢的疑虑,天下更无士人敢来投楚,对楚王的名声影响极大。

楚国主战的令尹昭阳,主和的大夫子华,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之上吵成了一锅粥。

楚国晋阳君、宛城守赵雍,早就从各种渠道获取了汉、楚谈判的重要内容,对汉王这一招“借刀杀人”之计洞若观火,且心悦诚服。

如何破解汉王这一高招,赵雍立即召集门客近臣共同商议。

赵雍居宛期间,治军有方,已经训练并掌握了一支三万余人的军队。

特别是一些赵国灭亡之后的遗老遗少,不甘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千里来投,迅速聚集在赵雍周边,更是形成了赵雍的死忠力量。

其中有一原赵国大夫,多谋之士,名叫楼缓,挺身而说,献上一计。

“汉王越是要杀公子,越说明公子价值之高。公子欲破此计,不外乎八字而已:不离宛城,反客为主。”

赵雍来了兴趣,他向楼缓深深一揖:“楼先生,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