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也是这一瞬间,李俨竟有一些茫然。
明明他也是不赞成朝廷售卖低价粮的,可为什么自己反倒为朱标反驳宋濂等人?
就好像.....
就好像自己是朱标低价售粮的绝对拥护者一般。
一时间。
李俨竟有些不太清楚自己究竟是站在哪一边的。
“陛下,微臣有奏!”
当看到刘伯温出声的瞬间,李俨心下这才松了口气,同时心中也暗自打定主意。
不管待会朱标如何说,自己绝对不能上当,反驳刘伯温等人。
而且!
自己也要为劝阻朱标售卖低价粮出一份力。
“诚意伯单说无妨。”
“臣请陛下宽待商贾。”刘伯温深吸口气,郑重出声道:“民间商贾自有一定之规,商人虽重利轻义,可于国朝来说终究不可或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纵观古今,义商也不绝史书。”
“古有范蠡、孟尝君、子贡等等,唐有窦乂、宋有赵河,此皆为仁义之商。”
“眼下沈三石散尽家财,为国运粮,其心可表、其行可彰。”
“故而......”
刘伯温猛地提高音量,再次复请道:“微臣斗胆,请陛下宽待商贾。”
见刘伯温跟自己拐弯抹角,尽可能将事情往大了说。
朱标却也不接招,故意装糊涂道:“诚意伯这话听的朕很是糊涂。”
“好似朕苛待我朝商贾,不给他们生路一般。”
“臣绝无此心。”
刘伯温深吸口气,继续道:“只是商贾根本乃是东乡低买,西村高售。”
“今陛下为宽宥我朝百姓,低价售粮。”
“此举虽彰显我朝仁德,虽体陛下爱面之心,可于那些粮商看来无疑是灭顶之灾。”
“朝廷售卖低价粮,粮商手中的存粮便无人购买,这些粮商便是没有活路。”
“求陛下开恩,恩待我朝商贾。”
刘伯温声音愈隆,语气之中甚至带着死谏、责问的意思。
见此情形,就在李善长心中默默为刘伯温捏一把汗的时候,却见朱标先是一愣,随即却也是苦笑出声。
刘伯温触类旁通,所精杂学甚多,此刻所言也的确是切中了要害。
只不过!
自己从来都没有苛待商贾,将那些粮商推向绝路的意思。
相反!
眼下售卖低价粮,乃是朱标给那些粮商的一条活路。
要知道去年土税改革,加之三司高产种子推广全国,今年秋收会是何等盛景,仅从去年凤阳丰收粮食之数高于往年数倍便可窥探一斑。
但凡不聋不哑,不痴不瞎,任谁都能想到今年秋收之后,全国粮价必然暴跌。
依照朱标从后世带来的略显浅薄的经济眼光,粮价回暖要等过个几年人口增加、农户转行之后才有可能。
因此!
即便此时朝廷没有售卖低价粮,三月后的秋收,这些粮商也同样要遭受灭顶之灾。
真要说的话,朱标对这些粮商并没有多少同情。
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这些粮商囤积粮草,意图哄抬粮价以求暴利。
眼下的大明是个什么情况?
百万大军兴兵在外,国库存银存粮并非丰盈。再加上距离去年秋收已过九月,百姓手中的存粮也已见底。
在加上沈三石为了给前线大军筹措粮饷,派遣手下前往各地收购粮食。
如此情形,那些粮商即便此时抛售平价甚至高价粮,百姓、沈家也会争相购买,他们同样也能从中得利许多。
然而事实上。
那些粮商正是看到朝廷需要大批粮饷供给前线,看到国朝百姓粮食的缺口极大。
此时他们就好像是守着金山一般,牢牢守住他们自己的存粮,一颗粮食都不打算放出来。
为的不过是等到朝廷为前线军粮殚精竭虑,无从供给之时。等到百姓饿殍遍野,无从果腹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