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售卖低价粮之事提前未曾召你我前去商议,想来陛下是知你我定然不会遵旨。”
“倘若明日朝会你也出声劝阻,岂不是要当众驳陛下的面子?”
“伯温,你我为臣一世,多少次在鬼门关来回踱步。如今陛下临朝,对你我这样的老臣来说只需无错无过,便能成就后世名臣美名。”
“眼下万万不可一意孤行啊!”
纵然就处置沈三石这件事上,李善长与刘伯温御前争辩。
李善长对刘伯温也是心怀怨言。
可到底,他也不愿看到刘伯温赔上一世荣耀,后世美名,劝谏朱标,引来雷霆震怒。
“而且你方才所言,朝中官员定有相同见解之人。”
“你我年老,行将枯木,没几年时日。”
“还是方才那句话,余年只需无过无错,便是善终!”
看着李善长表情严肃,听着他再三告诫。
刘伯温心下动容的同时,笑着说道:“为官之道,在下自然不比善长兄娴熟。”
“只是为臣一世,在下不图什么后世美名,也对善终无所执念。”
小主,
“求的,不过是问心无愧,忠君体国,以报君恩!”
“这.....”
“善长兄不必再劝......”
就在两人说话之时,前方售粮之处却也起了一阵骚动。
“朝廷恩惠,怎的就不能惠及小人!”
“这位将军不准小人购粮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小人不算大明百姓?”
听到动静。
其他购粮队列的百姓,以及身后围观的众人纷纷将目光看了过来。
面对这人的质问,众目睽睽之下的常茂表情愈发厌烦,当即斥道:“你腰挂玉佩,养的也是珠圆玉润,算什么百姓?”
“陛下圣心乃是恩济百姓,解百姓经受常年国战之苦。”
“本将看你脑满肠肥的,倒是没有受苦吧!”
“将军这话便也无理了!”听到常茂怒斥,那人不急不缓,甚至有些阴谋得逞的意思,淡淡说道:“小人天生就是肥胖,即便家中清贫,可就是喝凉水都长肉。”
“若按照将军的说法,是不是朝廷售粮的前面要放个秤砣,前来购粮的百姓都要上去幺一幺。”
“倘若超过一定斤两便不能购粮!”
“你....你敢胡搅蛮缠!”
常茂气恼之下,一手已然握住刀柄。
可就在长刀现白,即将出鞘的瞬间,蓝玉大步上前,右手一推便将已然拔出半截的长刀重新送了回去。
“舅父....”
“混账东西!”知道常茂多说多错,蓝玉压根没给他开口的机会,直接斥道:“陛下此举乃是为了恩待百姓,你个混账竟敢拔刀?”
“若伤无辜百姓,纵你已是国公之位也难逃一死!”
待蓝玉话落,原本目睹方才争辩,心中对以官欺民心有不满的百姓,此刻也不由宽心了许多。
毕竟蓝玉口口声声说着,倘若伤害无辜百姓,常茂这个国公也要陪葬。
对朱标厚待百姓之心,在场众人心中自有思量。
也是此时。
蓝玉看向方才纠缠那人,正色斥道:“陛下售以低价粮,旨在恩济百姓。若有所需,前来购粮的百姓自然不用称斤定两才能购买。”
“方才郑国公斥你也并非你有些分量,斥你乃是因你一人便要买上一千石的粮食。”
“你一家几口,能吃下这一千石的粮食!”
“这.....”
蓝玉的确要比常茂更为稳重一些。
听到蓝玉这话,那人明显慌乱了几分,不过还是强行辩解道:“小人能吃,家中人也是一样。”
“况且谁知道这低价粮日后还有没有,万一日后没有,小人今日不多买一些,日后岂不没得买?”
“还是说朝廷恩待我等百姓也要定下些条条框框,一来规定前来购粮的百姓都必须皮包骨头,二来规定每人只准购买少许?”
“那倒不是。”
知这人话中暗藏陷阱,目的便是让朱标原本的惠民之政,蒙上一层层阴霾。
蓝玉也不上当,转而幽幽说道:“朝廷半月即会放粮,日后自不许担忧。”
“将军莫怪,小人穷怕了。”
“那好!”蓝玉也不同这人争辩,只是环顾周遭百姓,朗声说道:“朝廷每半月即会放粮,然每日放粮却都有数。”
“此人要购一千石,如此必然会有其他百姓今日没法购得这低价粮。”
“朝廷自无异议,只要诸位乡亲能够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