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平“贼”将军左良玉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率领大军围攻开封城,形势危急。侯恂从监狱中被起用,出任督师一职,肩负起保卫开封的重任。此时,左良玉隶属于侯恂麾下,与其他数支军队共同驻守在朱仙镇。然而,左良玉在观察到李自成军队强大且士气高昂后,深知继续战斗将会遭受巨大损失,不愿意为了朝廷而冒险动用自己的精锐部队,竟然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悄然拔营撤离。

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引起了其他友军的恐慌和效仿,导致整个防线崩溃,"众军望见皆溃"。李自成早已在左良玉撤退的路线上挖掘了一条长达上百里的深沟,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当左良玉的军队开始逃窜时,李自成趁机发动追击,左良玉的军队陷入混乱,纷纷下马穿越深沟,场面一片混乱。李自成趁势发动攻击,给左良玉的军队造成了重大打击。这场战役使得明朝军队遭受重创,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紧张和动荡。

这一场战斗下来,官军可谓是惨败至极,不仅丢失了上万匹马骡,还损失了无数的武器和帐篷。左良玉吓得魂飞魄散,一路狂奔至襄阳。

幸运的是,当时正值用人之际,崇祯皇帝罕见地没有追究左良玉战败的责任,而是命令他立刻前往开封援助侯恂。然而,左良玉心中充满了对李自成的恐惧,迟迟不愿动身,一路上磨磨蹭蹭。最终,开封城被攻破,侯恂因此受到问责并被撤职。

左良玉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在这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乱世之中,作为一名专业的职业军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竭尽全力地保住自己的实力!毕竟,只有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才能在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中立足。至于那些所谓的“为国为君分忧”之类的高尚口号,也不过是朝廷下达的圣旨以及大臣们呈递的奏章中的华丽辞藻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当年,左良玉还只是个中级官员时,他就已经将保存和发展自身的实力视为首要任务。那时,他负责驻守怀庆地区,但由于与上司之间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他便心生一计,故意放缓对敌军的追击速度,让敌人得以喘息并逐渐壮大起来。这样一来,他不仅能够利用这些敌人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还可以招募更多的降兵以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此外,对于上司的调遣命令,如果有可能会损害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那么他就会选择阳奉阴违。表面上,他会表现出顺从的态度,但实际上却完全不按照指令行事。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想尽办法避免执行那些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任务。总之,在左良玉眼中,保住自己的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在左良玉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曾经有好几次面临生死考验。其中最严重的一次,甚至被朝廷下令戴罪立功或降级使用。而这一切的原因,竟然只是因为他常常无视上司的命令,自行其是。

每次接到调令,左良玉总是会选择拖延或者干脆拒绝执行。这种行为看似固执己见,但实际上却是出于他个人的深思熟虑和战略眼光。然而,这样的举动也让原本掌握主动的官军陷入了被动之中,给战局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朝廷始终没有判处左良玉死刑。这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层次的考量。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左良玉的确具备卓越的战斗能力。他在战场上勇猛无畏,屡立战功,成为了明朝军队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因此,对于朝廷来说,左良玉的存在就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杀敌破阵,又可能反噬自身。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左良玉的势力日益壮大。他手下拥有一支庞大且精锐的部队,这些士兵们对他忠心耿耿,视他如神明一般。如果朝廷真的对他严惩不贷,很有可能会激起左良玉及其部下的反抗情绪,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