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瞻基能够再多活十年,并全心全意地教导朱祁镇,那么待到朱祁镇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全成熟之后再继承皇位,情况或许会截然不同。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明成祖朱棣等诸位先帝,皆对宦官的潜在危害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并且精于掌控和运用他们的手段与策略。倘若朱祁镇也能如此,明晰宦官势力可能带来的种种恶果,熟练掌握驾驭这些人的方法技巧,那么便断然不会出现宦官肆意弄权、扰乱朝政的局面。
正因为缺乏这样的认知与能力,才最终酿成了那场惨绝人寰的“土木堡之变”。这场巨变不仅令无数将士血洒疆场,更使得明朝的国力遭受重创,自此走上了衰败之路。若当初朱瞻基能多些时间来悉心培养朱祁镇,让他早早明白其中利害关系,也许历史将会改写,大明王朝亦能继续保持其繁荣昌盛之势。然而,历史没有假设,这一遗憾终究无法弥补......】
******
就在此时此地,宣宗时空中的诸位大臣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嘴巴张得大大的,却是半个字都说不出来。若是此事仅关乎皇家内部之事,那他们大可以如同旁观者一般,安安稳稳地吃着瓜、看着戏,权当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罢了。可眼下的情形,却远远超出了众人的预料,令在场之人无不感到惊愕与惶恐。
只瞧那事态的发展趋势,仿佛这件事已然牵连到了每一个人的身上,没有任何人能够独善其身,全身而退。每个人的心头都沉甸甸的,好似压着一块千斤巨石,让人喘不过气来。一种莫名的恐慌在人群之中蔓延开来,大家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无助。似乎无论如何挣扎,最终都难以逃脱这一场未知的风暴,等待着众人的,恐怕都不是什么美好的结局。
******
“将那个王振杀了!”明宣宗咬着牙强发出这个声音。他心里明白,如果不这样做,就等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杀了王振,以平息众怒。
******
【第二件事儿是 裁撤奴儿干都司带来的隐患。奴儿干都司涵盖了从广袤的辽东大地直至遥远的库页岛以及高耸入云的外兴安岭一带,地域辽阔,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之广。当年明成祖朱棣高瞻远瞩,在原有奴儿干卫所的根基之上,毅然决然地将其擢升为奴儿干都司,并委以重任,命其全面统筹监管这一区域的军事和政治等诸多事务。
永乐九年(公元 1411 年),明成祖朱棣高瞻远瞩,目光聚焦于广袤的辽东大地。在这里,他精心策划并组建起一支规模宏大且令人瞩目的舰队。这支舰队由镇守太监亦失哈亲自挂帅统领,麾下汇聚了多达一千余名英勇善战的官军将士,同时配备有二十五艘雄伟壮观的巨型战船。
这支强大的舰队肩负着重要使命,他们沿着松花江一路破浪前行,最终成功抵达黑龙江下游地区。此次行程旨在对奴儿干都司展开全面而细致的巡视工作,并欣然接受来自各个部落的诚心归附以及珍贵贡品。
当舰队到达目的地后,亦失哈代表朝廷展现出慷慨大方的气度。对于前来归附和进贡的部落民众,他一一赐予精美的衣物作为赏赐,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布匹以及通用的货币——钞币。这些丰厚的奖赏不仅彰显了大明王朝的雄厚国力,更传递出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爱与重视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尽管从表面看来,在东北内陆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的地方组织如此庞大的舰队似乎有些不合常理。然而,如果深入探究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就会发现这种举措并非毫无依据可言。
东北地区除去连绵起伏的山地丘陵之外,东北大地之上广泛分布着规模巨大的河网体系以及星罗棋布的湖泊群。面对这样复杂多样的水域环境,利用舰队来实现人员物资运输以及军事行动部署无疑成为最为高效便捷的方式选择。
就地理环境而论,此地地处边陲,气候严寒至极,与适宜农耕的中原腹地截然不同。正因如此,生活于当地卫所的民众大多依赖渔猎为生。时光流转,待到朱瞻基继承大统之后,由于认为维持奴儿干都司运转“靡费财物”,于是在该机构设立短短二十余年后,最终还是做出了裁撤的决定。
然而,这样的裁撤举措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却是始料未及的。明朝政府自此以后无奈只能持续推行羁縻政策。尽管在短期内,这种羁縻政策看似能够轻而易举地化解管理成本过高的难题,但实际上却无异于养虎为患。再者,奴儿干都司曾经作为明王朝抵御蒙元残余势力的前沿阵地和坚固堡垒的重要作用也随之烟消云散。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羁縻政策从根本上为日后女真族特别是建州女真的迅速崛起埋下了祸根。】
******
“朕之所以如此,并非没有考虑到后果。尽管在辽阔的东北河道上巡游听起来壮观,但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是松花江上辛劳造船的工匠、参与巡游的士兵以及明朝的国家财政。
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许多与巡游相关的人员纷纷选择逃离。
宣德七年,当我们准备当年舰队巡游时,松花江造船的军士们多数未能按时归来,甚至连参加巡游的士兵中也有五百多人在各官还朝后仍未返回。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巡游制度本身,动摇了其根基。
然而,谁又能预料到,曾经灭亡北宋的女真人会再次崛起于辽东?这实在令人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