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捣鼓养家

再往大山里那红松林里头走,还有皮毛老珍贵的灰狗子(松鼠)和黄皮子(黄鼠狼)。

再往丛林深处走呢,还有东北三宝之一的貂皮来源——紫貂。

这紫貂皮在古代那可是御赐的贡品呢。

在清朝的时候啊,除了皇帝,就俩大臣得了那最牛的奖赏——带嗉貂褂。

在清朝,这玩意儿可比好多大臣做梦都想要的黄马褂还金贵呢。

这俩大臣一个是李鸿章,人家是北洋水师和淮军的创始人兼统帅,对国防、外交、政治、经济那都有大贡献,在咸丰那时候就得了这殊荣。

另一个是徐郙,人家是同治元年的状元郎,那文章写得老漂亮了,在官场上表现也老好了,成了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红人。

在那个记录清代皇帝服饰的《穿戴档》里写着,太监胡世杰奉了旨去问内务府:“那库存的貂尾还剩多少啊?够不够做一件端罩(带嗉貂褂)?”

那在内务府当差的太监总管就回话说:“貂尾现存三万一千九百六十只,还不够做一件端罩呢。”

你瞅瞅,做一件‘带嗉貂褂’,至少得要上万条貂尾,这就能看出这玩意儿的需求量和珍贵程度。

在民间呢,貂皮那又叫软黄金。

有的老猎人抓着一只都老有面子了,哪怕一年就逮着一只,那都够一户人家正常一年的花销了。

这些可都是能卖大钱的宝贝疙瘩呀。

而且这个年头的山里村民多半都胆小又保守,脑袋瓜里的想法还停留在市场经济没开放的年代呢。

在山上打着的野味多半就是为了给家里改善改善伙食,根本就不敢拿到城镇里去卖。

就算是有点经济头脑的,那也就是遮遮掩掩地去大集上拿东西换东西,换点生活用品,改善改善生活。

城镇里的人呢,因为经济环境慢慢变好了,就开始想满足口腹之欲,可就是找不着门路。

徐禄想来想去,就觉得这么混日子可不行,就算以后找个班上,那也改变不了家里穷的命运,还是得去打猎。

但是在现在这个阶段,山里的猎户有枪的没几户人家。

自个儿家里要买枪也没钱啊,一把 16 号挂管猎枪少说也得几百块呢,全新的五六半步枪那就更别想了,那玩意儿在供销社里得卖一千多哩。

家里就一把火器,就是在北屋老爹徐建华炕尾边柜子上的一把鸟铳。

那玩意儿估计也就打打鸟,虽然老爹老吹牛,说用那把鸟铳打过啥大爪子、熊罴和猪王,依他看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