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口,坐在一旁的孙国华心里猛地一动。其实,这个想法在他心里已经盘桓许久了。这些年,孙国华一直密切关注着农作物市场的动态,他深知,现在种玉米和黄豆,扣除掉种子、化肥、人工等各项成本,利润空间实在是太小了,农民们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却挣不到多少钱。
反观大米市场,价格不仅稳定,而且每年都保持着一定幅度的上涨。再看看榆树县自身的条件,境内水系发达,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土壤肥沃,透气性好,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而且,当地的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这对于水稻积累养分、提升品质十分有利。如果能够合理规划,将部分旱田改造成水田,推广优质水稻种植,不仅能提高农民的收入,还能进一步提升榆树县在粮食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孙国华也清楚,旱田改水田并非易事,这其中涉及到水利设施的改造、农民种植技术的培训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全面、细致地谋划。
不过方向有了,具体事情再难也都会有解决的办法。孙国华点点头:“嗯,小伙子的想法是对的,应该争取多种水稻。”
大爷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那当然好了,可是哪儿有那么多钱啊?改水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我们这些小户人家哪里承担得起啊。”
了解完这些最真实的情况后,孙国华市长的眉头微微蹙起,眼中却闪烁着更加坚定的光芒。作为一市之长,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更要关注并改善农村地区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乌拉提河村所面临的,很可能是整个北江市乃至更广泛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爷,您的话我们记下了,政府一定会想办法解决大家的困难。”孙国华语气诚恳,眼神中透露出决心与希望,试图给大爷和年轻人一些安慰和鼓励。大爷和年轻人听后,虽然脸上仍带着几分疑虑,但眼神中却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孙国华与秘书长隋满江告别了这两位村民,重新踏上调研之路。
他们的下一站是明水乡,一个同样以农业为主,但据闻在农业发展上有着不同特点和挑战的乡村。孙国华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他打算在明水乡进一步深入了解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农民收入来源、农业生产成本以及面临的困难,以此来全面评估整个北江市农村地区的现状,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车窗外,秋风轻拂,田间地头都是三三两两的农民在秋收,孙国华的心情却异常沉重。他深知,要想真正解决农民的问题,单靠一次调研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持续的努力、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执行。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将这次调研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带回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真正惠及农民,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在车上,秘书长隋满江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数据交给孙市长:
《关于2006年滨城市农村耕地、粮食产量、收入等方面的详细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