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屿随口拿起一块脚边的料子。
这是一块灰白色皮壳的料子,扁平状不规则,局部脱砂很明显。
大小差不多有成年男人两个巴掌大小。
皮壳表面像是被刀锋砍过留下的纹路,伴随着一些大小不一的凹坑。
当然这只是形态相似,这种刀砍纹其实是一种独特的风化痕迹。
这是属于莫希沙场口原石的皮壳特征。
王屿在心里给料子定性。
有了初步的判断之后,王屿放下手中的料子,重新拿起一块深色皮壳的料子,再度打量起来。
这块料子呈滚圆状态,看上去就跟一个小南瓜差不多大。
表皮呈现一种渐变的乌黑色泽。
即并不是周身全都是深黑色的皮壳,而是像渐变色一样,有深有浅。
王屿拿的时候,正好是深色的那面对着自己,所以误以为是一块深色皮。
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很少能看到个头不大的一块料子上有两种明显的色差。
这提起王屿的兴趣,想要研究一下神色的部位究竟是不是原生的皮壳。
到是不是怀疑造假,而是很多时候原石在被开采出来的时候,浑身也有可能裹满像松散的泥沙或者宛如沥青类的胶状附着物。
这么想着,指甲就对准深色部位上的沙砾抠了下去。
入手清晰的细微凹凸感,这是沙砾造就的手感。
沙砾附着的非常紧密,用了些力气也没能抠动多少。种质不错。
各方面都符合种水之王场口莫希沙的特征。
王屿正准备将自己的结论说给身边两人的时候,习惯性的伸手将口袋里的电筒摸了出来。
打开电筒压灯顺着皮壳照了进去。
让他意外的是,皮下的玉肉立刻通过电筒反射出来的光圈呈现在自己眼前。
光圈很大,超乎平常这种皮壳表现的反射直径,足足扩大了差不多有三分之一。
而且,未见雾层。
王屿心里一动,立刻放下手中这块料子,顺手又摸起旁边的一块。
这一次他看的并不是水头、也不是种质,他观察的只有一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