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灯下不看玉

看到三个人进来,周振问道:“怎么来得这么早?这位是?”

“冉静。”王屿言简意赅的介绍道。

周振顿时就明白了,当下热情的招呼起来。

杜远也不墨迹,捡破烂似的从周振工作台的脚边搬起其中一个塑料筐走回来,摆在了冉静面前。

塑料筐上落满了白色粉末。

这是在加工过程中打磨下来的石头粉末,无可避免的漂浮在空气中,最后落的随处都是。

冉静伸手拿出一块片料,走到店门口的自然光下认真研究了起来。

这是习惯买卖成品的人的下意识反应。

俗话说,灯下不看玉。

这句话的由来,是因为灯光是分色温的。

尤其翡翠这种东西,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表现。

这时候,如果想要判断一件翡翠的价值,在灯光环境里是很没有说服力的。

就拿王屿他们看料子的电筒来说,就分为两种光源。

一种是黄光手电,一种是白光手电。

看毛料的时候,他们多数用的都是黄光电筒。这种电筒方便他们去观察毛料里面的纹裂走向,瑕疵分布。而且光源强度分为两档。一档强光,一档柔光。

当遇到一些料子在电筒照射下返出的光芒太盛,影响了对瑕疵的判断时,可以改用较弱的那一档光源来看。

而白光手电就有一点点猫腻在身上了。

最初的时候,白光手电其实是为了方便买卖毛料的人观察料子颜色而存在的。

后来,投机者们发现,在白光手电下,一些原本不是很出彩的颜色,或者是那些百分百见光死的颜色,在白光手电的映照下,会格外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