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何飞终于暂时告别了大海,从T津上岸了。
说起T津,后世人们的印象是狗不理包子和T津大麻花,再往前,就是T津杨柳青年画和泥人张的泥塑了。其实,T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作为京城的拱卫和码头,以及建国以来的工业化城市,T津历来文化驳杂,形成了以码头文化、老城文化、市井文化和工业文化杂糅的多元文化。
1970年代,T津在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城市规划方面,1971年规划大港石油化工基地和李港铁路,1972年修订了以扩建新港为中心的塘沽区总体规划和T津市铁路枢纽规划等。1973年T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成立后,恢复了《总图》的编修工作。 通过规划和实施,T津市作为综合性的工业大城市,出现三个层次的工业布局;中心市区的边缘有11个性质不同的工业区;近郊有4个工业卫星城;滨海的塘沽、汉沽和大港3个以海洋化工、石油采掘和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区。1977年编制了《T津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1970年,政府对用地管理采取分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征用耕地3亩、荒地6亩以下的由所在区审批”“征用耕地3亩、荒地6亩以上的由市审批”。1972年恢复基本建设委员会建制,并通过《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土地问题的几点意见》等文件。1973年成立T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逐步加强对全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
1976年地震,T津遭到严重破坏。为适应震后大规模恢复重建工作,1978年采取“先用后征”的灵活方式,一次性在郊区征地1.4万亩,解决10个新辟居住区建设用地。对各区的建筑审批权限,从100平方米增加到300平方米。 市政建设方面,1973年至1975年,结合墙子河改造和地铁工程,将填平后的墙子河身与河两旁的南京路、S海道连在一起,建成新胜利路(今日南京路),长4.7公里,全宽50米,车行道宽32米,将南开三马路加宽为30米,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使市中心区又增加了一条东西干道。还翻修、改剪了旧居住区孙华严重的道路100多条。 1978年,将长江道从红旗路往西延长到密云路。1979年起,道路建设速度加快,一面开拓干线道路改善市区交通,一面为地震后新辟的新住宅区修建配套道路。1979年,翻修西马路,加宽大丰路,疏通了一条从卫津路、N京路到西站的南北干线。 1973年和1974年,将海河上的胜利桥、狮子林桥拆除重建,上部结构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单悬臂箱型梁,中孔有8米吊梁,悬臂拼装施工,基础为灌注桩。胜利桥改建后,改名为北安桥。
1977年,在海河解放桥下游,建成光华桥,将四新浮桥拆除。 1972年新挖一条从密云路至西郊陈台子的排水河,长17.14公里,与独流减河相通。同年,修建王串场下水道7.7公里。1973年在化工路、红星路等修建大型管道4.7公里,平时将雨污水排入北塘排污河,汛期雨水入新开河。 1975年,因进入北塘排污河的雨污水和农田沥水不断增加,河床淤浅,出路不畅,市成立排污河工程指挥部进行治理。加宽、加深、开挖北塘排污河32.7公里,疏浚北塘排碱河、张贵庄和程林庄排污河21.8公里;扩建山岭子泵站,排水能力增加44立立米。1976年全部完工后,改善了城乡排水出路。1970年至1971年,配合在墙子河河槽修建地下铁路,于墙子河两岸修建排水干管8.9公里,新建上海道泵站和太原道泵站,取代墙子河的排水功能。1977年配合四新桥(光华桥)建设,在废墙子河河槽自解放南路至海河边,修建排水方涵,然后填平修路。 而在1970年代,天津金融行业的发展也不可忽视。1970年10月,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与财政局、工商局合并,建行撤销。1972年6月恢复建行。1974年1月人民银行T津分行和财政局脱钩,恢复建制。
1979年3月,人民银行内成立天津金融研究所;同年4月,农业、中国两行先后从人民银行分出。中国人民银行在1970年恢复区办事处,取消按专业分工的办事处,推广综合服务所,信贷部门下放到所,造成业务混乱。1973年8月,宁河、静海、武清、宝坻、蓟县五县支行归属原T津市分行。1977年,信贷工作陆续集中区办事处,综合服务所改为分理处。 中国银行在1979年4月,中国银行T津分行成为局级独立机构。1972年6月1日,恢复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受总行和市财政局双重领导,下设塘沽、汉沽两个支行,市区业务由分行集中办理。1979年3月市分行改为管理机构,市区和郊县设一、二、三、四、塘沽、汉沽及五县共11个支行和专业、滨海、化纤工程3个办事处。1979年12月,市分行升格为局级,受总行和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专业办事处撤销。
小主,
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恢复独立建制。主要任务是:发展农村金融事业,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基层机构在初期由人民、农业两行单设,人员合署办公,四郊五县以农业银行领导为主,代理人民银行业务;塘沽、汉沽以人民银行领导为主,代理农业银行业务。 而财政方面,1970年10月,人民银行T津市分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并入财政局,各区也相应合并。之后,人民银行和工商局又先后于1973年和1978年从财政局分出恢复原建制。 在工商税收方面,1973年5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税条例》(草案),制定了《天津市工商税征收试行办法》,试行工商税。把对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及其附加、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和屠宰税合并为工商税,继续保留了对个人和对外侨征收的城市房地产税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和屠宰税。税目、税率分别由原来的108个和141个简化为44个和82个。 在农业的税收方面,从1979年开始,T津市实行农业税起征点办法。对年人均口粮在300斤以下、同时人均分配收入又在50元以下的基本核算单位免征农业税。
70年代的T津大街上,马路上行驶着数量不多的机动车。路边偶尔能看到一两辆漂亮的小汽车停着,同样也能在宽阔的马路上看到运载货物的马车在奔驰。城市郊区,到处都是低矮的平房,马路虽然是柏油路,但是基本看不见机动车,几乎满眼都是自行车车流。
当然楼房同样不多,至于新的住宅楼更是罕见,倘若能够住上工人新区的住宅楼,那在当时来说也算得上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了。
不过还是老城的T津,人们生活的压力同样较小,也称得上是安闲恬适了,后世老一辈的T津人可是还在怀念那个时代的生活呢。
来到T津就不得不去两个地方看看,一就是T津地毯厂。T津地毯工业起源于清朝晚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声誉,早在1893年T津地毯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1903年,又在大漂亮国路易斯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另一个当然就是T津拖拉机制造厂了,T拖大门两侧墙上的标语很有时代感。1958年4月10日,华夏的第一辆中马力轮式拖拉机“铁牛”在T津拖拉机制造厂问世。不过后来这里也就隐于尘烟了。
“再见了,T津卫!”
随着话音传出,何飞便已经驾驶着卡车向京城方向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