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梭鱼在白洋淀这样的内陆淡水湖也能生存。梭鱼在白洋淀生存,一样不隐藏,一样爱显摆,一样注定更多地更轻易地被捕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敖海源对梭鱼的记忆太多了。
最早的记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爸每逢周末都和渔友们去盐沟边打旋网,带回来的收获十之八九是梭鱼和海鲇鱼。
那时他还小,不懂得梭鱼之美味,懵懂地看着大人们举着酒杯就着它们下酒。
大人们酒酣气振,耳红话暖,小孩子也被熏陶得很开心,开心如过年。
有一次,家里做晚饭,他爸见晚饭没啥下饭的菜,就带上旋网鱼兜子,蹬着二八大杠带着敖海源就去了盐沟边。
到地儿了老老敖提着渔网只在盐沟的堤埝上走了几十米远,就用从电工那里淘换来的帆布兜子把五六斤梭鱼提回家了。
毫不费力、费时,很像三国里的温酒斩华雄的桥段。
那时,人们喜欢把梭鱼趁新鲜熬了吃。
梭鱼富含油脂,刚进冬天,炖一锅梭鱼,装在搪瓷盆里的剩鱼,转天就会在鱼汤表面凝成一层薄薄的鱼油。
因为梭鱼的这种优势,人们喜欢把腌制的老芥菜切成丝,泡淡了,在熬梭鱼时放一些,这样,芥菜丝就没那么寡淡。
或者在熬制梭鱼时,放些粉条。梭鱼里的粉条,不比猪肉炖粉条逊色,味道浓郁,非常下饭。
如果梭鱼太多,还会把金黄色的散发着鲜咸香气的芥菜卤熬成汤汁,佐以葱姜蒜酱油醋,开锅后放进带有鱼鳞的梭鱼,馇制成一小盆梭鱼酱,连着能吃三四天。
冬天,百里滩家家户户都会咸咸地馇一坛子或一缸梭鱼酱,放在院子里,随吃随取。
冬天馇梭鱼比其他季节要隆重许多。梭鱼一定要选一斤左右的滚圆肥硕的,冬天盐沟里、汪子里的梭鱼油性大,一斤左右的梭鱼油脂开始饱满。
梭鱼酱馇好装坛后,鱼汤上会凝厚厚的鱼油。鱼肉也因为芥菜卤变得硬挺挺的,有了海盐、鱼油和低温的呵护,一坛子梭鱼酱大概十斤、二十斤,不急不慌地可以吃一个月,即使吃酸败了吃馊了也不在意──大不了再馇一坛子新鲜的。
那时人们肚子里油水少,这种富含油脂的梭鱼还是很解馋的。
在老百姓的日常话语里,自然而然地经常提起梭鱼,比如一个人抱怨自己肚子饿,会这么说:“我早晨起来就没吃饭,我现在还是港梭鱼──净肠儿的。”
再比如,老人看见孩子们吃梭鱼时只吃鱼肉,就会说:“梭鱼头是香油罐啊。”
再说说海粘逛吧。
海粘逛在夏秋季节,就只有被粗粝的海盐腌制的份儿,在大绿豆蝇嘤嘤嗡嗡包围中被阳光晒干水分。
等到了冬天,海粘逛已经钻进窝里睡大觉了。
梭鱼还在寒冷的水面上活跃着。一场让气温急剧下降的西北风后,大批量的梭鱼被冻死在海冰里,透过冰面就能看到梭鱼凌乱的遗体。
很多在寒冬里难以觅食的海鸟们,就靠破冰啄食冻死的梭鱼果腹;捡冻鱼的人们冒着严寒,提着斧子、冰钎,破开海冰,每次都有沉重的鱼获。
这种冻梭鱼尽管颜色苍白,但不失鲜美。
在漫长单调的冬天,船都被拉上了坞,海货难以获取,这冻梭鱼,也算可口的腥货了。
捡冻鱼,也就是捡冻梭鱼,是充满乐趣的,海粘逛早就藏在水底的鱼窝里,不肯变成冻鱼被人捡拾的。只有梭鱼肯被海冰冻住,被人们破冰拾,肯给人们提供狩猎般的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