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李承乾这番举动,李世民完全忘记了刚才是如何打闹朝堂的,而是内心感到了安慰。
李世民感慨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PS: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在感慨刚才如果李承乾实在找不到老师,他这个皇帝都要亲自上阵了。
“陛下。”
杜如晦刚才缩在后面不敢冒头,这个时候却出来做好人了:“太子如此,是大唐之幸,百姓之福。大唐人才济济,陛下不必忧愁。”
紧跟着房玄龄也出来说道:“克明之言大善,太子择师,这是一件喜事,陛下不必伤感。”
闻言的李世民对两人翻了个白眼。
大唐人才济济,刚才你二人为何缩头缩脚。
特别是房玄龄,你还说你夫人不同意,这借口,甚好!
李承乾这个时候已经起身,没有理会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而是对李世民继续拱手道:“父皇,儿还想选一位老师。”
嗯?
众臣听见这话,纷纷后退一步。
特别是杜如晦和房玄龄,他们诧异的看了眼李承乾,心里已经开始骂娘了。
你还要选老师,不早说?
可房玄龄是谁,明知不可退,那就以退为进。他对李承乾拱手:“太子殿下,既已选魏征为师,不知为何还要选一老师。”
李承乾嘿嘿一笑。
“我要选的不是文师,而是武师。”
呼!
房玄龄吐出一口浊气,还好是武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文臣也是跟着松了口气。
可武将这边,李靖这位大唐军神,李孝恭未出五福的堂叔,柴绍这位姑父等等......看向李承乾的眼神犹如洪水猛兽。
并不是带一个徒弟有多难。
难就难在面前这位是太子殿下,摔着伤着李世民倒好说,长孙皇后确定不找他们麻烦?
整个大唐谁不知道惹李二都不能惹长孙皇后。
为什么魏征还能活着,还不是长孙皇后在背后各种劝解。
不然十个魏征都不够李世民杀的。
李世民倒是好奇问道:“身为太子,何以需要将军做老师?难道东宫这些禁卫军不够吗?”
其实李世民这话的意思是,太子不需要多强的武艺,而是学会治国之道就行了。
虽然他是一位马上皇帝,但他相信未来的大唐天下不需要李承乾继续去征战,只需要治理好国家就行。
李承乾却眼中迸发出寒光,冷冽的说道:“如突厥未平,草原各部虎视眈眈,我大唐周围还有高句丽、倭国、吐蕃、薛延陀等国,如太子不习武,何以安定天下,何以治理国家。”
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李世民都语塞了。
不就是学武嘛,都能跟定国安邦扯上。
不过习武是好事,唐朝本来就是以武立国,以文治国,文武双全的皇帝越多越好。
李世民不说话了,李承乾就在武将中来回巡视。
这哪是在找老师,这明显是在拉帮结派。
对于李承乾而言,只要不作死,太子永远是自己的。哪怕李世民忌惮他培养军士,但培养军士是任何一位太子必做的事情。
要是没有自己的军士,未来出了什么事情自保都难。
最终李承乾把目光停留在了李靖的身上,这位大唐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