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知道这事儿光有他的主意是不成的,他不是个吝啬的人,又从这十两银子中拿出了一两请坊里的伙计们、云溪雨平几个吃了顿好饭。
而今大伙儿便是整日忙碌不得闲也觉浑身是劲儿,给东家赚钱怎么也不嫌多,几个伙计还轮流去外头吆喝自家的祈福中举笔,眼看着这两日营业额比前几日还高。
柳云清自然欢喜,见书吧来学习探讨学问的书生也比平日里多不少,坊里忙不过来,她今儿也干脆赶了赵承砚去园区看顾,自己只管在书坊忙活。
午间歇息吃茶时,书生们谈了一上午的学习也不由得疲惫,也不知是谁起的头,说起太学里几个学霸了,探讨着四五个人谁最有希望拔得头筹。
柳云清边擦着茶盏边支着耳朵听人说,张有正的名字赫然在列。
平日里只见人跟着赵承砚和赵世谨几个说笑玩乐了,柳云清对张有正读书的本事并不多了解,而今听得人一说,才知道他的厉害。
听得诸位书生们说,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便开始走向繁荣。
那时盛行“骈文”,追求华而不实的形式,热衷于对偶、声律、典故等,堆砌华丽且艰涩的辞藻,如果写出来的文字除了自己谁都看不懂就更理想了。
而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反映的问题、达到的目的,根本无人关心,简直文坛的一种歪风邪气,到了前朝,有“百代文宗”韩愈拨乱反正,倡导古文运动,这文章才变得质朴起来。
然好景不长,到了本朝又出现了花哨的“西昆体”和以石介、柳永为代表的具有险怪奇涩倾向的“太学体”。
再加之以欧阳修为主的几位又掀起整顿文风,倡导古文热潮,如今的文坛可谓是百花齐放,整日你压我一头我又攻击你一句,实在热闹得很。
这些暂且不提,就说张有正除了自小受自己的太师祖父教导,他十四岁便做出文章受欧阳修赏识看重,而今听说官家有意指欧阳修为主考官。
小小秋闱算什么,便是到春闱,到殿试张有正也必然是十拿九稳的。
原只是几个郎君在小声讨论,不知哪句叫旁边的人听见了,立刻反驳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