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此话怎讲?”李世民好奇地问道。
凌游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娓娓道来:“说他是明君,那是因为他开创了运河,推行了科举制度,甚至远征高句丽,这些举措都显示出了他的远见与胆识。就说那大运河吧,伯伯您是商人,自然明白这条运河的重要性。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不仅为商贸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更在政治与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科举制度,则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为国效力的机会,为国家选拔人才增添了新的途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世民听后,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凌游继续说道:“然而,说他是昏君,则是因为他在开凿运河时,强行征召百姓徭役,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他的这些做法,无疑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至于暴君嘛,那就更好解释了。炀帝杨广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搞得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凌游叹了口气,“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他。毕竟历史的发展总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候即便是英明的君主,也难以抵挡时代的洪流。”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说道:“如此看来,炀帝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他在施政过程中未能权衡利弊,导致民心尽失。”
凌游笑道:“所以说,治国理政就如同经商一般,需要权衡各方利益,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李世民哈哈大笑:“贤侄所言极是!今日与贤侄一席话,令伯伯受益匪浅。”
凌游的目光,如同被磁铁吸引般,紧紧锁定在桌上那块晶莹剔透的玉佩上,他的眼睛几乎未曾眨动,仿佛害怕错过这难得的宝贝。
李世民见状,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他轻笑着调侃道:“你这小子,眼睛都快瞪出来了,拿去吧!”说罢,他轻轻一挥手,玉佩便如同落叶般飘向凌游。
凌游稳稳接住玉佩,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他微微低头,恭敬地道:“时候不早了,小子便先行告退,回去休息了。”
李世民挥了挥手,随意地道:“去吧,去吧,好好休息。”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凌游的宠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