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一代妖后孙若微!毒杀宣宗朱瞻基!

她的确与郭贵妃有嫌隙。

没办法,郭贵妃比她年轻太多了,又是武将出身,身段那叫一个婀娜,那叫一个水灵。

有时候,她都在嫉妒郭贵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也想过,郭贵妃要是能够死了就好了。

没办法,谁又能忍心看到别人抢走了自家男人全部的爱?

当然,想也只是想想。

她就没想过要付诸行动。

郭贵妃也威胁不到她。

郭贵妃的儿子,也威胁不到她儿子。

所以,她根本没必要去下毒手什么的!

而且,就算下毒手,那也是给郭贵妃下毒手,而不是给皇上下毒手。

但她说不出来啊。

那话就堵在喉咙上,想说,就是说不出来。

“娘,你先离开乾清宫,这边交给我!”朱瞻基沉声开口。

这事一出,必然有很多人拿这件事说事。

就算他娘毒杀他爹这事是假的,比较扯淡……

但那些文官,还真敢做出那些事来……

“杨荣,杨溥,杨士奇,黄淮,金幼孜,李时勉,罗汝敬……”朱瞻基眯起眼,眼中,已然出现冷冽的杀意。

他觉得秦镇分析的很对。

这些人,老家不就正好涉及海洋贸易的东西么?

江西的瓷器,福建的茶叶,浙江的丝绸,湖广的铜器。

好家伙……

如果只是一两个巧合,那还能用巧合来形容。

但是,这么多加在一起,未免也太巧了吧?

巧的都说不过去了!

还有那李时勉,竟然敢当中辱他父亲?

好好好……

你该死!

朱瞻基眼中杀意凛冽,恨不得现在就弄死那李时勉!

……

此时此刻,伴随着明朝各自的反应……

明朝之前的各个朝代,也是啧啧称奇。

乱!

太乱了!

他们自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还希望真的是张皇后干掉了朱高炽,干掉了皇帝,这才劲爆呢!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顿了顿……

开口道:“以上,大概就是朱高炽被害的经过。”

“接下来,再说说朱瞻基的情况!”

“当朱高炽死后,张皇后让郭贵妃殉葬说过了……”

“现在说说内阁那边。”

“皇帝死了,内阁自然就拿出了所谓的遗诏。”

“当朱瞻基赶回京城的时候,就听到了遗诏,而其中一条最重要,意思是,让朱瞻基回南京,所有人想的也都是回南京,所谓的四方向仰,咸属南京!”

“很明显,这就不是朱高炽的意思,而是那些文官的意思,只不过,遗诏是杨士奇写的,随便添加两句,谁又能知道?”

“那些文官们知道在朱高炽那里,回南京没机会了,于是就干掉了朱高炽,以遗诏的形式,来控制朱瞻基,想让朱瞻基回迁!”

“可惜,朱瞻基不是朱高炽带大的,而是朱棣带大的!”

“可以说,深得朱棣的遗传。”

“他就根本不上当,压根不听你的。”

“回南京?回个屁!”

“当时朱瞻基也不小了,二十六七岁了,又常年厮混在军中,在加上朱棣的言传身教,以及姚广孝当初也当过他的老师,很多方面,自然能够看透看清楚。”

“所以,他继位之后,也延续了朱棣的执政风格。”

“以前,朱棣设定东厂,其实就是为了暗中监视文官集团。”

“而朱瞻基更狠,人家说他重用太监,的确,他是重用太监了!”

“看看朱瞻基都干了什么,他让翰林学士教导太监读书,让宦官通始文墨,然后,就设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与司礼监掌印太监!”

“而这两种职位的太监是干什么的呢……”

“秉笔太监,就是帮助皇帝在折子上批红的,太监看了,要是不通过,还能打回去让人家重写!”

“而司礼监掌印太监,就是掌握印玺的,一份旨意要生效,你官员的印盖了还不行,还得皇帝盖印,掌印太监也还要看一遍折子,认为可以,就盖印给皇帝看,要是不可以,就打回去继续重写!”

“朱瞻基这是直接给内阁找了俩爹!”

“而司礼监秉笔太监,一般还兼任东厂提督的职位,就是去监视文官……”

“人家说宦官之祸从朱瞻基开始,就是朱瞻基设立了这两个内监职务,才导致宦官专政!”

“可你文官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十个文官九个贪,你说宦官之祸危害如何如何的大,但那也是你说!”

“没办法,谁让写史书的是你呢!”

“但凡太监能掌管写史书的权利,你文官不得遗臭万年就有鬼了!”

“而朱瞻基,与朱棣死亡的原因也几乎一样。”

“都是因为郑和下西洋的事情!”

“朱瞻基上位之后,他发现,国家财政几乎快要崩溃了。”

“就是因为夏原吉提议,让朱高炽停止的那些项目。”

“没钱怎么办?”

“朱瞻基就只能开源节流,各种宫里正常采办的,被他停了,没办法,不停就真的没钱了!”

“关键是,这里又爆发旱灾,那里又爆发蝗灾,农民又开始起义,眼看着国库的钱是越来越少,没办法,在宣德五年的时候,朱瞻基就找了个借口,以外番多不来朝贡的理由,命郑和下西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理由找的很巧妙。”

“之前,朱棣让郑和下西洋,就是去贸易的,而这一次,朱瞻基就直接用外番不来朝贡的借口,文官们想反对也不好反对!”

“你外番不来朝贡,明显是不把我大明放在眼里,我派人去找你收一下保护费怎么了?”

“当然,在此之前,朱瞻基也做了很多迷惑人的行为。”

“比如,在宣德元年的时候,郑和当时在南京当守备太监,同时,修缮因为地震导致毁坏的宫殿建筑等。”

“这时候,工部郎中就上疏,请求为修建南京佛寺的那些工匠们犒赏。”

“修缮的好,皇帝一高兴,犒赏点银子很正常。”

“但你上疏就不行,你上疏,这不就是来要钱么?”

“但朱瞻基没有责罚这个工部郎中,而是跟大臣们说,这是郑和指使,然后还大庭广众之下,让司礼监的太监去警告郑和!”

“乍一看,郑和与朱瞻基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也正常,郑和怎么说那也只是太监,还是朱棣身边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