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和平来了 他们走了

在歌曲的前半部分,大家并未认为此歌与爱国相关,只是觉得其震撼好听。

儿时我常听人说

裹着小脚的那个

是困在深山里的阿嬷

她和阿公是包办的

大字也不识几个

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

炊烟飘过

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

这首歌节奏明快,萧冬雪咬字清晰,这是她的显着特色,字字分明,使得歌词内容清晰地传递给每一个人。

……讲述着一则故事,儿时我常听人说,在山中有一对老夫妻,阿嬷裹着小脚,踏遍山里田间。

在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婚姻均为包办,他们的爱情也不例外。

尽管婚前未曾相见,亦不识字,然而他们却用一生的时光,诠释了不离不弃、质朴无华的爱情。

日复一日地劳作,耕田、砍柴……岁月无情,压弯了他们的脊梁。

王学志专注地聆听着,虽说歌词悦耳动人,可他却丝毫不满意,没有高亢的声音,没有他所期待的激昂旋律……

这怎能算是一首爱国歌曲呢?

黄昏日落

阿公敲着碗筷把歌唱着

她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过

等远方开来的车

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

眼神还在期盼着

不知从何时起,每至黄昏日落,阿公饭后,便会敲着碗筷唱歌,似是儿歌,又似是思念之曲。

而阿嬷天天数着日子,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等待远方驶来的车。

在家门口能一眼望见路口的地方,每天都放置着同一张板凳。

阿嬷常常坐在那里,眼神中充满期盼……

她在期盼什么,又在等待什么?

刹那间,观众似乎恍然大悟,有人瞬间泪如泉涌,阿嬷和阿公为什么只有两人?他们的子女身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