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朝廷、刘卓的应对

如今,担任三边总督的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武之望。但,武之望在崇祯二年三月因国事忧郁成疾,自杀身亡。

接任武之望的便是那位提出“培植元气”的杨鹤。

身为朝廷的靖辽侯,刘卓对于朝中的一些事情自是能够通过朝廷的邸报得知。

崇祯元年的五六月份,当在邸报上看到陕西的旱灾与匪患,刘卓立马就想到了西安府的高胡二人。刘卓随即就给二人去了一封信,嘱咐二人没有自己的命令,切勿轻举妄动。

尽管刘卓的所为影响了历史走向,但是陕西境内的农民的旱灾、农民起义则是依旧在原有的轨道上发展。

没有了辽东建虏的祸乱,朝廷必然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陕西的乱局上来,如此便会对现今的辽东、山东少了些关注,这才是刘卓所希望的。

陕西境内的第一波农民起义,如王二、王嘉胤、王大梁、王左桂、神一魁等农民起义首领,很快就被官军所杀。

高迎祥虽然坚持的时间比较久,但也在崇祯九年被孙传庭伏击,兵败被俘后押送京师。

在清剿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有一人表现的极为亮眼,此人就是洪承畴。

不仅多次击败农民起义军,还杀了不少起义军首领。

短短数年的时间,洪承畴便从四品的陕西督粮参政升为三边总督。并且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论是在封建社会,亦或者是前世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中,严重干旱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农作物减产、歉收。若是干旱长期持续,则会使得农作物颗粒无收。

此外,干旱还会导致湖泊、河流的水位下降,部分河流断流、干涸,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

解决明末干旱的办法只有两个,其一多垦田地,增加粮食产量,或从南方、南洋其它国家运送粮食到中原地区。如暹罗、安南、吕宋、蒲甘、吴哥等国。

第二种办法就比较残忍了,人为或者自然的降低人口数量。如天灾、战乱、人为屠戮等。

前世,一些历史学家与人口学家认为明末时期的人口大约在六、七千万左右。与明初洪武年间的人口(明初人口七千万左右)没有太大差别。

这是不客观的,明朝立国两百多年,虽然内部并不稳定,但整个王朝并没有大规模的征战与自然灾害。在此基础上,人口数量翻一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因此,许多学者估计,明末的人口至少过亿,甚至达到了一亿五千万人。

要知道,即便是身处那个经济发达的社会,全球人口过亿的国家也仅仅不过十六个。

而在这十六个国家中,亚洲的国家就占了一半。

人口基数庞大,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