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做到这两点,不愁国家不强大。
“爱卿言之有理。”国君听完他一番通俗的解释,连连点头,“不知这生产力该当如何提高?”
“方法倒也简单。”方选简单解释一番。
首先就是普及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比如奋威郡的曲辕犁,并推广使用铁质农具。设置专门负责农事的官员,到基层了解民情,总结农业上的各种先进经验进行全国推广。
其次是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提高良田面积。
还有就是提高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政策鼓励垦荒的政策,降低税赋比例减轻农民负担等等。
“受教,受教!”国君闻言忙道,“只是这降低了税赋,朝廷收入岂非也降了,若到急用粮食时,又该如何处置?”
方选急忙解释,降低税赋并非直接少收,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
粮食产量通常是不稳定的,同一片土地,每年的亩产都不一样收税的时候会有个最低标准,歉收时按照最低标准收,丰收时则按照实际收获纳税,这就导致越增产,交的税就越多,所以农民一般会让产量维持在略高于最低标准的水平。
如果换一种税收制度,国家只收取每亩固定的额度,剩下的全归农民所有,那么耕种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增加的产量虽然没有进入国库,却能够藏富于民,民间粮食储备增加,就能降低朝廷府库的压力,碰到灾荒或者战争,也能征调到更多粮食。
上面所说的一切,方选已经在奋威郡进行了普及,目前还在推广阶段,等到明年收麦的季节,就能看出效果。
“君上若不弃,可派朝中能臣前往奋威郡实地考察。”方选说道,“制度优劣,一观便知。”
国君闻言大喜,忙表示要尽快选派官员,到奋威郡考察学习。
君臣二人又详谈了许久,都是关于富国强兵之策。
对于这种话题,方选的知识储备可谓丰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在脑子里,拿点历史经验出来应付面前这个十多岁的毛头小子自然是绰绰有余。
一直谈到午间,国君却没有放人的意思,而是命人送来御膳,二人席间继续。
一直谈到下午,国君才起身,伸个懒腰道:“今日乃是爱卿乔迁之喜,寡人就不耽误吉时了。”
说着就喊来黄门郎,命其准备车辇,送方选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