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冷兵器时代的管理,去掉虚报和非战斗人员,取号称数字的十分之一,才是最终的战斗力。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夏国西路军也就两万士兵。
但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依旧要将敌人看做是十多万的兵马。
为此,大西国要准备三十万大军。
当然,这个三十万也是号称,真正带甲士兵不会超过十万,并且分为泾阳军,奋威军,中央军三部。
由于三军分工不同,所以得进行完全不同的布置。
中央军由刘铎从北海郡调集五千精骑作为主力,同时从中部三郡抽调共计一万步卒,另有数万民夫,对外号称十五万以虚张声势。到时候多带些旌旗帐篷,做到以假乱真。
泾阳军则由刘闵率领,以最快的速度渡河,趁夏国国内防守空虚之际,占领沿河渡口码头,并派出骑兵四处袭扰。
具体出动兵力不需要太多,只要能做到断绝夏军的泾河运输线,并对其后方施加压力即可。刘闵帐下有数千骑兵,再动员数千步兵,总兵力一万,对外号称五万问题不大。
为了避免出兵时氐人和匈人偷袭泾阳,方选会支援一些大炮和炮弹,让泾阳可以用少量步卒完成对北境的防守,进而抽调更多兵力东出。
而奋威郡兵力最少,连带常备军和生产建设兵团,总共也就两三千人。
即便人手如此之少,方选还得分两路使用。
一路在东境,不过并不需要太多正规军,只需少量军官率领,征调流民凑个数千人马,也不需要立即投入作战,只需每天在廊山山口进行演习,和刘闵的兵马隔河呼应,大张旗鼓造船和演练渡河,做出随时出兵的状态。
而奋威郡的另一路军,则是以虎贲军为主力,同时收拢部分流民,再从雍州调集部分兵马,凑够一万人即可。
这一万人出奋威郡南境作战,即便不能第一时间拿下琢郡,也可以南境卫所为依托,切断夏军西路军的补给线。
如此一来,前有刘铎大军压境,后有粮道被断,老家被端之险,夏军西路军必退。
此时刘铎只需衔尾追击,也不必急于消灭对手,只要一路跟着,将对方往江夏方向赶就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旦夏军西路军到达渭郡,奋威军便截断其去路,与刘铎部前后夹击,一举将之消灭。
到时候方选会给两军配备大炮,但只能在决战时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有了大炮加持,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歼灭夏军西路军。然后在江夏附近摆开架势,坐等其东路军分兵来救,到时候只要炮弹管够,来多少援军打多少援军。
整个计划缜密严谨,由方选先提出,其余人进行补充,最终商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