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不错的起点

“没错。”

杨未答道:“上次你的喘振监测系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在发动机转速达到70%前成功控制住了情况。

因此,只有少量金属碎片影响了前两级压气机,但没有造成结构性损伤,所以这台发动机还能继续使用。”

杨未回忆起那次经历,仍心有余悸:“真是后怕啊!

AL31FN的叶片对异物的耐受性其实不错,但若没有你的系统,即使地面测试完成,发动机可能已受损却不自知。如果飞机带着这样的隐患升空……”

这种认知上的盲点是在技术跨越中常见的问题——从螺旋桨到喷气式、亚音速到超音速、机械操控到电传操控等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量变;

更涉及未曾涉足的新领域,出现小失误或付出代价也是难以避免。

原本的时间线上,这个问题是由林晖发现并以两台发动机报废为代价解决的。

然而,有了许宁的帮助,十号工程避免了重大损失,不仅节省了两台发动机,还可能将首飞提前至少半年。

“那就好,这样1003号机的进度也不会受影响,首飞后进展就能加速了。”

就在他们交谈之际,1001号机的发动机再次启动,稳定地运行在怠速状态。

随着指挥员周自全的指令,发动机转速逐步提升,很快又接近上次的临界点——60%。

尽管理智上知道问题已被解决,但到达这个节点时,大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此时的环境闷热,控制室内没有空调,穿着长袖工作服的人们额头上满是汗水。

转速表指针攀升至70%,周自全的指令声中听不出一丝紧张。

作为测试的领头人,他深知自己的镇定对团队的重要性。

屏幕上,发动机转速稳定在了预定值,没有异常警报响起,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尽管此刻还不是庆祝的时候,但操作员们的脸上已难掩笑意。

随着一声令下:“转速提升,100%!”发动机达到了它的极限功率,并稳定运行了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