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经学源流

他说的我能理解但无法接受,我还是倾向于世界是不断道消的过程,原本存在的最好安排在后世逐渐被沉沦的欲望所替代,人心太过危险以致逐渐演化成了地狱。

他好像并不信神。

我开口说道:“就像医术一样,我觉得上古时期的故事很可能是真的,我们现在应该是老子所说失道而后德、以致失义而后礼的过程,是妄作的后天欲望逐渐取代了先天大道的过程。

所以我觉得孔子虽然受到了自身时代的局限,但他整理的就是当时还没败坏的道德,他的贡献是伟大的,也绝不会是无用的。”

刘宣双目圆睁,不可思议地看着我说:“你有不同意很好,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你能跳出权威看待孔子真是太难得了。

要知道现在掌权者嘴上对孔子敬若神明,但心里只是拿他当做一杆旗一把刀,而读书人对孔子是不假思索地相信,不管符不符合实际一律生搬硬套。

在我看来这些行为都太愚蠢了。”

“我也是受父亲影响吧……老师,经学发展到后来怎么样了?”

“自孔子之后,孟子提出了更激进的看法,像是‘舍身取义’‘民贵君轻’这些。他就像是个侠客,一身正气无所畏惧,终生践行着自古流传下来的义,不断地提醒着贵族们要注意民生。

嗯……你父亲要是研究仁义道德,就差不多跟孟子是一类人。

到了荀子就变复杂了,荀子把诸子百家批评了个遍,唯独对孔子推崇至极,并以继承孔子为务。可他教出来的徒弟你应该听过,最出名的是韩非子与李斯,这两位践行着的可是法家思想。”

韩非和李斯我当然听过,我好奇地问:“为什么?”

“他不承认天命,不相信鬼神,坚定地认为世界就是物质的,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他认为人性本恶,是后天教化才让人变得善,所以必须重视教化,又因为人本恶,所以当礼法并用。

你看出区别了吗?”

我摸着脑袋说:“孔孟主张性本善,所以希望对人加以引导,以身作则感化世人,去做义的事来维护正义。所以他们比较温和,以人性恶欲为目标,自然对人宽松对恶欲痛恶,所做的礼便是限制恶欲罢了。

而荀子主张性恶,人和恶便是一体的了,那目标就变成了性恶的人。以性本恶的人为目标则礼制的引导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来维护善,自然就倾向于法家了吧。”

刘宣听完哈哈一笑,“能教你这么个学生真是畅快!

荀子除了主张性本恶外,他还不信鬼神,我也不信,但说出来可就不一样了,没智慧的大众听了这话便会更加没有顾忌。

如果不信鬼神,那么人行善的动机就少了一大半,毕竟人都喜欢放纵,怎么才能引导人向善呢?这难度便大大的提高了。

没有鬼神的威胁只有古圣的感化,那儒家的手段便根本没法对抗这失去了鬼神威胁的恶,这么一来荀子的学生自然便要想着怎么控制百姓了,法家兵家便也自然融入了儒家。

所以后世很多人对荀子不做评判,他的学问就很容易让人去控制本身就恶的百姓,他就像是个专制的大家长,一句为了你好就要控制你。”

“后来呢?”

“后来,就是道德沦丧啊,各国混战诡计百出,别说什么礼了,人们变得反复无常贪婪残暴。

战国时法家兵家争锋,儒家墨家只能看着礼崩乐坏人心不古。

前有始皇帝的焚书坑儒,后有项羽火烧阿房宫,导致很多典籍失传了,只剩零散的经文和一些学派的口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