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在接连的交手中,还引领了一点节奏!
“这个邱言,当真让人意外!”
这棋越下,高松越是惊讶,一方面是透过棋盘,心念流转,交流、印证所学,让这位崇礼书院新一代的领军人物有了不小收获,对邱言的轻视和偏见,一点一点的褪去,取而代之的则是暗自敬佩;
另一方面,高松又惊讶于邱言的棋艺。
邱言的棋艺算不上高明,实际上,在这局棋前,邱言甚至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下过完整的一局围棋,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
前世他志不在此,今生家中贫乏,书都读不过来,哪有钱去买棋盘棋子?又怎么可能有闲功夫下棋?
他的棋艺,其实是从书山矿洞中得来,与棋道有关的虚幻之书,让他从一个门外汉,迅速掌握了技巧、诀窍,跨过门槛。
只是,未经战阵考验,技巧始终是纸上谈兵,真正下棋的时候,需要是临阵判断,就好像一个人磨砺了刀剑,但刀兵锋利,却也要挥舞得当,方能败敌。
在这种情况下,邱言在棋局初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劣势,那高松虽不精于棋道,但熟能生巧,比起邱言,他下过太多棋局,算得上见多识广。
可慢慢的,随着棋局继续,邱言逐渐掌握了记忆和技巧,有了随心所欲的迹象,这胜利的天平,也就发生了倾斜。
“他初时尚是一副初学者的模样,现在已与我棋力相当,进境未免太过骇人,哪个人学棋,也不可能有这等进境,许是故意示弱的战术。”
从轻松到体会到压力,高松的表情已经紧绷,他避开了邱言棋力大进的事实,找了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无视其中漏洞,不然心境直接就乱了,气势消退,棋也就不用下了。
目光一扫,高松的视线在棋盘各处扫过,估算局势,准备发动全面攻势。
说实话,他并不想这么快结束,倒不是棋逢对手、心有不舍,而是因为棋局的背后,还有另外一个战场——
小主,
便是二人对圣贤之道的感悟,借着棋子棋盘,印证比拼。
手谈中,源自邱言的那一鳞半爪般的感觉,令高松接触到了更深一层的圣贤领悟,现在尚不清晰,但事后思索、回味,说不定,足以让文道更上一层楼,甚至有凝聚文心的可能。
要知道,邱言的感悟,不只局限孙圣一家,而是贯通几家,更有诸多经历,凝聚出了道心拳意,借鉴神灵、心魔,成就知行之道,即使未将核心感悟流传出去,但只是对孙圣典籍的领悟,就让这高松受用匪浅。
这些感悟,是建立在几道圣贤精神的基础上的,他通过解析精神,不断充实自身,与身边事结合,进而领悟。
圣贤精神,是圣贤思想的遗留,无论源自手稿之中,还是从士林之树里飞出来的,都蕴含着对天地、人道的思索,解析圣贤精神,无异于当面聆听圣贤教诲,这样的机会,不是时常都能碰到的。
虽然不知道邱言感悟的来源,但高松毕竟是识货的人,这心思慢慢活络起来,只是有来必有回,在得到的同时,他亦要付出,这付出的正是其多年所学。
崇礼书院的传承,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自于两卷圣贤手稿,其一,正是孙圣的《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