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为什么悲观?
传统的经济动能,房地产、基建这些都熄火了,房价下跌已是共识;
出生人口下降,人口红利逐步消失;
债务水平,尤其是地方和居民债务已经非常高;2008年居民的债务比例只有20%多,而现在60%多,之前全民加杠杆拉动经济的景况不会再上演了;
外部经济环境令人担忧,资金外流刹不住车,“脱钩断链”的叫嚣不绝于耳,IBM等众多外资企业纷纷离开;
企业盈利下滑,居民收入提升困难……
以上问题均不是小病小痛,而是长期问题,导致我们的消费和投资持续低迷,始终拉不起来。要是有能力早就解决了,但是其中矛盾重重,任何一个政策下来,都好像“按下葫芦浮起瓢”,非常难以解决。
“短期刺激”和“长期转型”之间的矛盾
我们过去经济的发动机是基建和房地产,但是楼房和高铁总有建完的一天,今天不转型明天也得转型。
但是短期刺激也不是万全之策,很容易回到原来穷人更穷、富人更富,“损不足而奉有余”的老路上去。
转到哪儿呢?当然是新质生产力,科技。
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和市场相结合才能称之为新质生产力,在房产断档后一时半会难以接续,但是经济的螺旋向下不能永无止境等下去,所以还是需要短期的刺激;
所以这次会议明确,虽然科技还不能完全取代房地产的地位,但是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势头是发展向上的。
比如在全球市场,我国5G、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初露锋芒。
所以短期刺激和长期发展可以开始同时发力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海外持续高利率,而我们维持较低利率,导致资金外流,人民币贬值;
这个矛盾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有了较大的缓解,也是我们推出“转向”政策的一个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