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茅台一开,气氛自然来

姜万宏尴尬的笑了笑。

“行了,都别藏着掖着了,老韩,你给王老弟报个价,看看王老弟能不能接受,要是觉得能谈,你们就谈,要是不能谈,咱们再说不能谈的事。”

王鸣岐立刻调整了谈判的思路。

杨其中肯定知道皖南现代集团的代工价格,韩世清应该已经有了准备,王鸣岐怕韩世清提出一个跟皖南那边差不多的价格,还要费口舌拒绝。

王鸣岐立刻接话道:“说实话,我们对于成本,有一个总体的测算,除了解码芯片以外,包工包料,大概在三百八十块钱左右。”

“差不多,我们厂里的技术员估算的是三百八十五。”

“不知道韩厂长打算多少钱给我们代工?”

“如果王老板把解码芯片代工一起给我们,年产量过百万的话,我们整机报价四百三十块钱。”

一台赚四十五块钱?代工行业已经进入了如此微利的时代了吗?如果良品率低于百分之九十五,电视机厂干一年,就是干了个寂寞,唯一的好处就是保住了工人的工资。

但良品率百分之九十五,何其难也,在几乎靠手工组装的时代,良品率能达到九成,就已经是好企业了。

刘浩存说道:“皖南那边,他们考虑的是皖南现代一家公司的利益,而京城这边,杨副市长考虑的是整体的产业问题,所以要求电视机厂做出一定的牺牲,用微利拿下你们的代工业务。”

王鸣岐一下明白过来。

杨其中,大气!他想用一个代工行业,养活京城相关的配套产业,一招棋,盘活了京城好多好多厂子。

九十年代,能活下来的工厂企业,都是后来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芯片用谁代工?”

“燕京无线电厂。”

“什么制程?”

“跟魔都无线电三厂的制程一样,都是91年引进的国外生产线。”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八九十年代的几个具有华夏特色的工作,那就是各种计划和规划,而芯片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源于七五规划。

燕京和魔都,是华夏两大芯片设计、制造相关产业的核心,被叫做两个微电子产业基地。

燕京的产业基地以燕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为核心,走的是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路子。

在改革开放前,华夏的电子产业只落后国外四到五年时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内存。

1970年,英特尔研发出了第一条1KB的内存条,仅仅五年之后,我们也能自主设计并制造出来了。

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以魔都为核心的拿来主义占据了上风,走的是和国外合作的路子。

至于这条路子有没有走通,仁者见仁的事。

但是,燕京这条路子确实失败了。

尤其是在九十年代,燕京的芯片产业链已经完全没落了。

王鸣岐又有了一些小想法,不过现在不能透露出来,等将来燕京的芯片产业彻底死了,我再去借尸还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