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生意怎么样?”
“还是那样。”
“我感觉这里的人越来越多了。”
“那倒是,不过赚的钱没以前多了。”
王鸣岐边吃边和大姐聊着。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物价双轨制的关键时刻,各种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超大部分人的收入增长速度。
去年一个月赚一百块,一家子就够花了,但今年没个一百五,平时都不敢吃肉。
“您啊,可以把价格提一提,哪怕提五分钱呢。”
“哎,大家都不容易,在我这吃早餐的,都是在这打工的小孩,要是一贵了,他们可能早饭都不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鸣岐哈哈笑了起来。
王鸣岐对这个大姐非常熟悉,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位大姐,叫贫穷的富翁。
大姐以前是无线电厂的职工,丈夫是北冰洋汽水的职工,俩人在二环边上有两间屋子,面积大概三十个平方左右。
如果按照价值来说,她家的资产超过大部分人,但从收入来说,有点入不敷出,尤其是她老公下岗的情况下,一家子的生活更是艰难。
“大姐,你知道周边有租房的吗?要是有卖的就更好了。”
“小伙子,你想买房子啊?”
“是啊,要是价格合适,我就考虑考虑。”
“这边的房子都是外销房,要是想买内销的,你得去四环边上了。”
所谓的外销房,是专门针对国外人购买的房子,一般情况下,一平方在一千五到三千美元之间,按照一比八的汇率,一平方一万到两万左右。
不是说你有钱就能买外销房,你还要有外国人的身份,用外汇购买才行。
不过,内销房就便宜多了,同等价位,只不过一个计价单位是美元,一个是人民币。
一个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食客,一边吸溜着鼻涕,一边往嘴里塞油条,一边说道:“兄弟,往西走,不远,有个叫知春里的小区在卖,一平方两千八。”
“知春里?谢了兄弟。”
“你要是能接受郊区,那边的价格低,听说过几个月有个小区开盘,前面是写字楼,后面有八栋住宅,一平方不到两千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