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官员调配宫内定

随着大军出发,各项安排皆已妥当,永正皇帝却又将重心转移到了修道炼丹之上。一日,皇帝在宫中召见内阁成员,欲作一番安顿。

众人步入宫殿,恭敬地向皇帝行礼。皇帝高坐龙椅,目光落在贾瑀身上,缓缓说道:“如今兵部暂时没了主政堂官,贾瑀,你暂时兼管着兵部吧,务必要为此次大军做好后勤保障。”

贾瑀听闻,赶忙跪地领旨:“谢陛下信任,臣定当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确保大军后勤无忧。”

永正皇帝微微点头,神色中带着期许:“朕信你有此能力,切莫让朕失望。”

此时,内阁大臣们相互对视,面面相觑,心中虽对皇帝此时的安排存有忧虑,但在这威严的朝堂之上,也不敢轻易多言。

贾瑀起身,恭敬地立于一旁。接着,他抱拳说道:“陛下,如今吏部缺两个侍郎,兵部缺一个侍郎,此等要职长期空缺,恐对政务有所影响,还望陛下能尽快安排合适人选补充。”

永正皇帝听闻,微微皱眉,陷入了片刻的思索,而后说道:“内阁赶紧选出人选报上来,你先专心处理好兵部事务。”

贾瑀应声道:“是,陛下。”

永正皇帝目光扫过众人,严肃地说道:“朕修道炼丹,乃是为求长生,保我朝千秋万代。但国事也不可荒废,内阁诸位要辅佐贾瑀,处理好兵部事务。”

内阁首辅林之焕率先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尽心竭力。”

永正皇帝挥挥手,略显疲惫地说道:“都退下吧,各司其职。”

众人告退,离开宫殿后,内阁成员们来到了内阁议事厅,准备召开会议商讨相关事宜。

林之焕坐在首位,面色凝重地说道:“诸位,陛下既已如此安排,我们当尽快选出合适的人选填补空缺。贾大人,如今你兼理吏部和兵部,此次人选之事,不知你可有提议?”

贾瑀拱手说道:“林大人,我认为,吏部侍郎之职,可考虑太常寺卿张时维和广西按察使朱光祖。张大人为官清廉,善于处理繁杂事务;王大人则在地方治理上颇有建树,经验丰富。至于兵部侍郎,山东参议何三畏可担此任,他曾经兵部郎中,且对军事战略深有研究。”

马东真微微一笑,语气却带着几分质疑:“贾大人,您所提人选,固然有其长处。然张时维虽清廉,却稍显刻板不知变通;朱光祖地方经验丰富,可吏部事务与地方治理毕竟有所不同。至于何三畏,其履历固然值得称道,但其性情刚猛,于兵部协调各方之事,恐有不妥。”

李鸿汉立刻反驳道:“马大人,此言差矣。张时维的刻板恰是其坚守原则之体现;朱光祖的经验自能迁移运用。何三畏之刚猛正当其时。”

苏龙轻摇折扇,不紧不慢地说道:“李大人,话不可如此说。坚守原则与不知变通实有区别,经验迁移亦非易事,何三畏之猛,用之不当反成祸端。再者,张时维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方面,或有所欠缺;朱光祖对吏部的规矩章程未必熟悉。”

林之焕沉着脸说道:“苏大人,莫要急于否定。诸位所提皆有道理,还需综合考量。”

王成景这时开口道:“依在下之见,诸位所议皆有偏颇。张时维清廉之余,确少了几分灵活;朱光祖的地方经验于吏部或难施展;何三畏之猛,用之不当反成祸端。且张时维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应变能力不足;朱光祖在吏部众多派系间能否周旋得当,亦是未知。”

李可正也说道:“王大人所言甚是。且这人选不仅要考量当下,亦需着眼未来,能否为朝廷长久效力,方为关键。如今局势多变,所选之人还需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

陈鹏年跟着说道:“李大人、王大人所言极是。然诸位所提反对之由,亦不可全然不顾。还需寻那既能胜任当下,又能着眼长远之人。就如张时维,其虽清廉,可若因不知变通而误了大事,岂非得不偿失?朱光祖的经验虽宝贵,但若无法适应吏部的特殊环境,亦是徒劳。”

贾瑀微微皱眉,说道:“陈大人,如此说来,您心中可有合适人选?若只是一味否定,恐难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