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楠武毕业后不久,便临近年底,眼看着就要过年了。
曾有过被无良老板压榨至年三十的经历,朱楠武深知国人对春节的重视与期待,也了解大家对过年加班的痛恨与无奈。于是,他早早地让自己名下产业的员工放了假。不到腊月二十,他所经营的大棚基地、雪楠服装店、超市、饭店等就已全部停业关门。
不仅如此,他还依照上辈子的惯例,给每位员工发放了一笔丰厚的年终奖。考虑到大部分员工都不是京市本地人,过年需要回家团聚,他没有发放年礼,而是直接给员工发了钱,每人多发三个月的工资。有了钱,员工们就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可比直接发年礼好多了,毕竟很多时候发的年礼都不合心意。
由于大宝他们三个小家伙都长大了不少,已逐渐适应了京市的寒冷,无需像前两年他们还小时那样,特意在冬天去温暖的地方避寒。所以,朱楠武和高雪瑶决定今年就在京市过年。
别看朱楠武和高雪瑶在京市没什么亲戚,但这几年下来,他们结交了不少朋友,有生意上认识的,如沈天福;也有人际交往中认识的,如陈锦绣、东方青鸾、周欣蕊等。前两年要么不在京市过年,要么孩子太小不适合外出,与在京市结交的这些人脉关系走动甚少。但今年就不同了,夫妻俩不仅人留在了京市过年,三个孩子也都长大了,是时候带出去见见人,让那些亲朋故旧看看了。总之,这个年,朱楠武一家过得相当忙碌,从小年开始,不是去别人家拜访走动,就是在家接待上门拜年的客人,要么就是全家出动一起去相熟人家拜年。
说起来,期间最辛苦的还是朱楠武和高雪瑶,夫妻俩忙着应酬,与人打交道。三个小家伙却过得十分惬意逍遥,每天不是出去到不同的人家玩,就是吃好吃的,还能经常收到金额不菲的拜年压岁钱,可谓是吃喝玩乐的同时还有钱拿。
尤其是朱楠武和高雪瑶的朋友都很大方,给的压岁钱动辄就是好几块,多的甚至能达到十几块、几十块。一个年拜下来,三个小家伙光是收压岁钱,加在一起就有三百多,抵得上这个时期一个普通城市工人小半年的工资了。
在这个没有互联网,手机还是奢侈品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充满了简单而纯粹的快乐。1982 年的春节,对于许多人来说,不仅是农历新年的到来,更是他们即将迎来幸福美好生活的缩影。
春节的脚步临近,附近街道的院子里已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大红的灯笼挂在屋檐下,微风吹过,它们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过去一年的丰收与喜悦。
春风拂过京市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窗户贴上了红红的对联。与几十年后的未来不同,那时已很少有人会亲自手写对联,基本上所有人家的对联都是外头买的。而当下,很多人家门前的对联都是家里人亲手书写的,笔力遒劲,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新一年的期盼与祝福。
伴随着春节的临近,朱楠武家的客厅里弥漫着一股温馨的气息。墙上新贴的春联在温暖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鲜艳,倒挂的大红福字仿佛在诉说着过去一年的丰收与喜悦。
终于到了年三十,朱楠武一家是和楚云秀、陈锦绣一起过的。南宫风儿和凌雪舞早已被朱楠武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了。至于陈锦绣为何与朱楠武一家一起过年,主要是因为她去年与家里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已与父母断了联系。她没谈对象成家,无处可去,本打算独自一人过年。
朱楠武和高雪瑶得知此事后,自然不可能视而不见。且不说陈锦绣是他们名下的优秀人才,将各项产业管理经营得很好,为他的商业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单就夫妻俩与她的私人关系,他们也不能放任她孤零零地一个人过年。更何况,陈锦绣可算是他们夫妻俩一手栽培带出来的,说是他们的学生弟子都不为过。
于是,朱楠武和高雪瑶邀请陈锦绣到他们家,与他们一家共同庆祝新年。陈锦绣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自己是外人,过去会打扰到朱楠武一家团聚的欢乐氛围。但耐不住朱楠武和高雪瑶的再三热情邀请,又得知楚云秀也是和朱楠武一家一起过年的,她便不再推辞了。
如果可以,谁又愿意孤独一人过年呢?谁不希望能热热闹闹、一家人团聚呢?
新年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朱楠武和高雪瑶家的每一个角落。朱楠武早早地起了床,穿上了一件高雪瑶亲手缝制的蓝色棉袄,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高雪瑶起得比他还早,此时已和楚云秀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锅里的油花溅起,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顺带一提,陈锦绣自然不可能住在朱楠武家,她差不多要到中午才会过来。
原本还在被窝里睡懒觉的大宝、二宝、三宝,被香气吸引,很快也都挨个醒来。穿好父母为他们准备的新年衣服后,一个个睡眼惺忪地蹭进了厨房。
看到高雪瑶正在和面包饺子,三个小家伙们很感兴趣,也想试试:“妈妈,我们也想帮你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