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4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084 字 2个月前

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之所以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全世界,除了2000年前就发明了的垄耕法,准确的历法也不可或缺。

后世里所谓的农历,是1929年颁布的紫金历,除此之外几乎每个朝代都要修改历法,大体上几十年就得来一次,目的就是适应农时。

在中国历史上比较重大或者重要的历法只有五部,分别是汉代的太初历、唐代的大衍历、元代的授时历、明代的崇祯历和清代的时宪历。

汉代以前,中国的历法比较混乱,西周以11月为岁首,每年只有春秋两季,没有夏天和冬天。到了战国的四分历之后才有了一年四季,可历法依旧不太统一,比如秦国每年以10月为岁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古人靠观测星象确认历法,方法没错但观测手段比较简陋,误差比较大。随着日积月累,误差会越来越大。

到了汉代,误差已经大到无法使用的程度,汉武帝不得不令司马迁父子重新修订历法,正式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其中,确定了每年12个月,这就是太初历。

到了唐代,印度文化传入中国,除了佛教之外也包含历法。印度僧人善无畏的弟子僧一行参考了印度九执历,修订了大衍历。

元代的授时历则是云集了一大批阿拉伯学者,彻底做到了多种文化的融会贯通。到了明崇祯时期,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参考了欧洲数学算法,汇同传教士汤若望修订了崇祯历。

看,李天经确实有点特殊才能吧,也值得精心培养吧。洪涛虽然很熟悉后世通用的格里高利历,但对农历真不摸门。想让粮食高产,除了农药、化肥之外,历法也很重要,他一个人说不定能顶百万亩产量。

当然了,李天经现在可能还没能力修订历法,不要紧,洪涛可以给他创造更优越的学习环境,比如说系统的接触数学、几何,再比如说有限度的明白地球与行星、太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