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广东有三十六行专门与番商交易,若是在当地建作坊生产,再有总督回护,确实可以日进斗金。如此下去,怕是要比矿税更甚!”
沈鲤只是觉得皇帝有点不务正业,但听在叶茂才耳朵里却是另一种味道。无锡产米,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是重要的漕粮中转站,南北客商云集,形成了很大的米市。
无锡人借着运河把米北运,回来的时候正好路过棉花产区,拿着卖米钱捎带手进货,回来纺纱织布转手又赚一笔。
叶家就是这么干的,几十张织机的作坊有好几个,在当地虽然谈不上豪强也属于大户人家,对于做买卖想陌生都没机会,从小就得耳濡目染。
绵白糖、自鸣钟、透明琉璃器等多种新颖商品,这几年已经顺着大运河传到了江浙一带,大户人家无不争相购买,价格不菲,利润极大。当地的官僚士绅除了享受之外还看到了其庞大的商业价值,早就想染指其中。
怎奈这些物件的生产工艺极其复杂,没有特别明白的人指点和详细配方,从来没人能仿造出来。这时听到其出处立刻就想到了有可能的发展模式,然后就是深深的羡慕嫉妒和恨了。
“矿税!此风不可长,我等应立刻上疏陛下取消皇庄作坊,停止与民争利、为害乡里!”如果说叶茂才是有感而发,那杨涟就是捕风捉影,虽然都反对皇帝假借宦官之手敛财,出发点却完全不同。
叶茂才反对是基于商业利益,眼看着别人发大财自己家却蹭不到半点油星,站在阶级立场上必须予以驳斥。批判的目的不是摧毁而是占有,哪怕能加进去半股,态度立马就得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变。
杨涟是湖北应山人,家境殷实却很少接触商业,刚刚获得了官身,满肚子全是理想抱负。皇庄生产自鸣钟、透明琉璃器、绵白糖等物是不是与民争利不重要,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治国理念就是坏的,必须打倒!
“大洪且慢,李宏甫总督两广到底意欲如何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皇庄之事也与矿税不同。在推恩令中有明文记载,宗室待遇减半,无法自谋生路者皆可到皇庄任职。
如果拿不到真凭实据,仅凭你我的只言片语直谏,怕是连内阁都通不过,陛下更看不到,传出去还会白白得罪成千上万皇族宗室。”
听完了沈鲤的介绍和叶茂才、杨涟的表态,顾宪成已经大致上搞清楚了事情始末,手捋胡须摇了摇头,先否定了杨涟的冲动。
顾家和叶家一样都是无锡县人,买卖做得没有叶家大,但也不是杨涟那样的小门小户,眼光必须更长远,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才能做决定。
有的读者随便上网搜搜就发现顾宪成的家庭出身很贫寒,父亲是个卖豆腐的,经常入不敷出,怎么可能比书香门第的杨涟家境还殷实。由此就得出一个结论,作者不知从哪儿看了地摊文学或者干脆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