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高墙环绕、戒备森严的监狱之中,跃霖度过了无数个沉思与反省的日夜。尽管身处囹圄,但他内心的创作之火从未熄灭。在这里,他用手中的笔,一笔一划地描绘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故事的世界,最终完成了这本名为《那年桃花爱正浓》的着作。
监狱的生活单调而枯燥,每一天都仿佛是漫长的煎熬。然而,跃霖却能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将所有的思绪和情感倾注于文字之中。他的笔尖在纸张上飞舞,仿佛在与命运抗争,又像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
当他终于为这本书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完成一部作品的成就感,又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他深知,这本书是他心灵的寄托,也是他对外面世界的一丝希望。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份珍贵的草稿整理好,决定以邮寄的方式寄给父亲。
在那封随书一同寄出的信中,跃霖言辞恳切地嘱咐父亲,一定要把这本书在他之前投稿的平台发表出来,并且要以之前的笔名。他深知,这个平台是他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也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跃霖还在信中提到了自己在广东的房子。他建议父亲把房子租出去,这样可以为家庭多增添一笔收入。他深知,家庭为了他已经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困难,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家庭尽一份力。然而,他也清楚父亲可能对租房的流程不太熟悉,所以贴心地提醒父亲,如果遇到困难不知道怎么操作的话,可以打电话给在广东的小姑帮忙出租。
远在监狱之外的父亲,在收到跃霖从监狱里寄过来的包裹时,心情无比激动。他的双手颤抖着,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仿佛在揭开一件珍贵的宝物。当看到跃霖的书稿和那封充满牵挂与期望的信时,父亲的眼中泛起了泪花。他深知儿子在监狱中的不易,也明白儿子对文学梦想的执着和对家庭的关心。
父亲没有丝毫犹豫,当天下午就拨通了跃霖小姑的电话。电话那头,小姑听到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帮忙。她深知跃霖一家的处境,也被跃霖的坚强和努力所感动。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跃霖的父亲和母亲为了这本书的发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每天都忙碌到深夜。虽然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
父亲一遍又一遍地仔细阅读跃霖的书稿,修改其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力求让这本书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给读者。母亲则负责整理各种文件和资料。他们的脸上虽然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而在广东的小姑,也在为出租房子的事情忙碌着。她跑遍了附近的中介公司,与租客们进行洽谈,为了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租客,她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终于,在跃霖父亲和母亲的不懈努力下,跃霖的《那年桃花爱正浓》顺利地在原来跃霖经常投稿的那个平台发表了出来。当听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熟悉的平台上时,跃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一天,跃霖的作品进入了审核阶段。他的父亲和母亲在家中焦急地等待着结果,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如此漫长。
终于,在经过一整天的紧张等待后,好消息传来——作品顺利签约。这个消息如同春风一般,吹散了笼罩在这个家庭上空的阴霾。父亲和母亲相拥而泣,他们知道,这是儿子努力的结果,也是他们共同奋斗的成果。
签约之后,跃霖的作品开始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读者们被书中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所打动,纷纷留言表达对跃霖的支持和鼓励。而这一切,都通过父亲的转述传递到了监狱中的跃霖耳中。
每当听到父亲讲述读者们的反馈时,跃霖的脸上都会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在监狱中的日子里,跃霖并没有因为环境的艰苦而放弃对未来的希望。他依然坚持写作,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而跃霖的家人,也在他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坚强和团结。他们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共同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日出。
《那年桃花爱正浓》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跃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的象征。它见证了一个家庭的坚持和努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足以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