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薨逝结束

简行诸天 不想当然 2543 字 2个月前

(感谢书友“小猪”的1张月票,5张推荐票,“魂醉湘西”、“生机无限天空蓝”的2张推荐票,“超级果子狸”的3张推荐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批武艺高强,懂战术小计谋的小将带领下,如小狼群一般的放了出去。

原来一时应付不过来的北辽精骑打草谷行为,不但被制止住了,甚至有反击之势。

这倒真让北辽大军不敢擅动了。

北辽朝中,还是有很多主和派的,这两军对持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撮合下。

北辽还是派出了使臣,出使汴京。

闻主帅王禀相招,谢玉自然不敢怠慢,军中规矩和朝堂是不一样的。

五律十七斩,限时不到,会真杀头的。

当然了,这招主要也是威吓,目的是让下属不要违抗自己的军令。

毕竟从古至今,大军作战,不管好坏,军令能上下统一最是重要。

当然了,这也就有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说法,所以在士卒心里,上了战场,已经是豁出性命了,要是能跟上一个好主帅,不但立功受奖机会多,危险性也更小,自然是愿意的很。

所以这五律十七斩,其实是如同法律条文一样是最后的选择。

而谢玉在文官体系和夏部严重,是负能量的代名词。

但在朝廷武勋人家和边疆士卒眼中,可是立功受奖,封妻荫子的代名词。

就如这次派遣谢玉入河北道边帅,也是仁德帝综合许久的选择。

本来以仁德帝的天性,谢玉突造如此恶业,加上朝中文官老臣的纷纷谏书,本心生厌恶的仁德帝打算把谢玉一撸到底,贬为庶人的。

但太子联合不少出征夏部,获得不少功绩的武勋,也联合求情谏言。

毕竟,谢玉虽然手段狠戾恶毒,但毕竟解救主力,力王狂澜,为朝立下大功。

这情况下,有功不赏,反被贬为庶人,会大伤军心的。

最后,为了安抚军心,仁德帝给谢玉了一个什么都不能干的贵职,象征性的挂了起来。

但在仁德帝的心中,在他这一朝是不想再启用谢玉,三观不合,就留给太子算了。

当然了,对于谢玉的医术,仁德帝的还是入眼的。

然后,仁德帝对谢玉判罚下来后,朝中武勋立刻转变立场,和文臣朝官一起,一边纷纷斥责谢玉,表示不屑与伍的样子。

一边暗中派遣家中有出息的子弟,表示愿意和谢玉学习兵法。

其实也不是真的想学,毕竟谢玉那一招,早就在回朝大军中传遍了,只要心够狠,够没下限就行了。

而是用军思路也没什么特殊的,还不如自己的家传兵法秘本。

他们这样做无外乎,两头下注,既不想得罪文臣,又想烧烧谢玉这个冷灶。

毕竟仁德帝的年岁在这里放着呢,天下早晚是太子的,而这几年的监国理事自然知道当今太子是一个有进取心,有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开拓皇帝。

而不是仁德帝这样的守成之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以谢玉在军中的名望,至少会成为一路收复大军的主帅。

现在烧烧谢玉的冷灶,结下香火情,到时调遣到谢玉麾下停用,也不至于被当成炮灰了。

不过,谢玉明白自己的做法,确实太酷烈了,被仁德帝召唤时,那三观不合镜头,不说也罢。

谢玉甚至觉得,会不会被推出午门斩首了。

好在太子来的及时,谢玉只是被幽禁府中,这下正好可以和妻妾们好好玩耍了。

对于武勋豪贵的暗中示好,谢玉只是以仁德帝的禁令为理由都给推脱了。

毕竟要是一些风言风语再传到仁德帝口中,平起波澜,安稳的日子就真的没了。

低调,低调!

只是这样想,但大环境的条件不允许了。

北辽突然犯边,这是多少年也没有过的事了。

朝中文臣武将,纷纷有些惊慌,在派谁先去稳边时。

在朝论时,推了几个都不和大家心意,不过有武勋突然提到谢玉时,仁德帝大为不悦。

武勋纷纷闭,倒是文臣三三两两后,迅速综合统一,想要推荐谢玉先去稳边。

毕竟谢玉做事太过狠厉,很是违背儒家仁恕之风。

这是当时大军归朝时,所有文臣一体讨伐谢玉的主要原因。

但为国来说,谢玉确实有大功,那些在汴京城中做生意的夏人,原来嚣张的厉害,现在用谢玉的名头恐吓,特别好使。

更别说,夏使入朝求和,第一要求就是杀掉谢玉。

这反而激发了文臣的书生意气,杀不杀谢玉是他们说了算了,但敌人若想杀,文臣们自然就想保。

后一事,仁德帝做了判罚后,文臣发现利用谢玉的名头,恐吓夏使好像特别管用。

不止朝中,就是民间也是如此。

如此,这次北辽南犯,在文臣的眼中,谢玉也不是不能用。

文臣们都这样说了,又见其他武勋推诿,仁德帝也只得点了谢玉的将。

其实,仁德心里确实认可谢玉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