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在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等拥有“十八般武艺”的各种智能机器人同样让人惊叹不已。
“人形机器人具备感知、理解、推理、执行等能力,是人工智能产业的集大成者。目前,我们的双足机器人大模型已经做完,争取今年推出人形机器人整机。”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张睿睿说。
四川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翟刚表示,四川坚持把工业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攻方向,谋篇布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改革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技术和产业不断涌现、加快发展。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从全国范围看,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北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解决产学研脱节、科技成果转化难、科技园区“小散弱”和科研主体活力不足四类问题,围绕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20多个方向,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上海持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环节,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023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已达1.6万亿元。
江苏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和人才集中的优势,加强“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今年将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实施40个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构建未来产业体系……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完成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任务,谋划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总体效果非常明显,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智能工厂、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目前,我国已布局建设了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动力电池、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建立了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7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建成5G基站383.7万个,占全球比重达60%以上。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背后,全面深化改革是有力支撑和关键变量。
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持续蝶变
箱体AI视觉检测,铭牌激光刻印……在位于山东青岛的海尔上合冰箱互联工厂,各种大型机械臂有序运转,一台台智能冰箱快速下线。
“我们拥有9座‘灯塔工厂’,能够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海尔智家集成供应链业务负责人刘玉平介绍,传统制造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如同再造一个新工厂,可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中控室里,生产数据实时显示,机械臂、机器人等设备运行情况一目了然;智能立体仓库内,智能搬运机器人“勤快地”往返穿梭,一箱箱啤酒经系统自动分配货位后,实现“先进先出”……走进拥有120多年历史的青岛啤酒厂,各种智能设备24小时运行,有条不紊地高效作业。
“我们通过数字化转型,成为‘灯塔工厂’,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50%。”青岛啤酒厂副厂长赵维成说,借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公司实现了由大规模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化生产转变。
在浙江湖州南浔区双林镇的一家定制家居企业生产车间,数字大屏上显示着生产进度、订单类型、库存容量等信息。作为传统行业生产企业,智能化改造带来的变化更加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