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宪的动作很快,一连几日进宫走动,言辞恳切地致歉又道贺。
致歉自是为荣妃所为,向太后、康熙请罪,又提及自己不久将回蒙古,忧愁离别的同时,又依依不舍。
道贺则是对梧云珠和莫日根,字字句句都为梧云珠和莫日根婚事高兴,也不说布琳失了婚事如何如何,只道布琳没福气,只能再看以后。
几句话下来,说的太后、康熙心里不是滋味。荣宪是自家的孩子,她和布琳有多无辜,俩人能不清楚么?
奈何,荣妃非要横插一杠,被纯禧逮着机会钻了空子,两人见荣宪这般更觉亏欠。
哪怕康熙知晓荣宪如此多少有做戏的成分在里头,可难免软了心肠——
终究荣宪是他第一个养大的女儿,打小千娇万宠的,怎会不记挂?不上心?
因而,荣宪若有若无地提及嘉瑗时,康熙心下跟明镜似得,乐得顺水推舟,透了两句:
布琳是好孩子,于嘉瑗也算良配,但他之前已经把老四的女儿指的差不多了,不好再越过老四给孩子定亲,但要是荣宪能说动老四家的点头,那他绝对立马下旨赐婚。
荣宪得了准话,亲自下厨给康熙做了一顿家常菜,康熙吃的甚是舒心。
太后则在太妃提醒后,方后知后觉荣宪的打算,左思右想这婚事对满蒙和睦有利。
且布琳早就定了前程,是要留京当差的,样貌才干都出众;人品么,也是养在自己眼皮底下的孩子,挑不出错;嘉瑗嫁他也不必离京,跟温宪似得,可以时不时进宫探望。
总的来说,这桩婚事,算是良配。
但隐患也是有的,两人年岁差了七岁,瑚图里和荣妃不是善茬,还有宣妃护嘉瑗护的紧,说服宣妃可不容易……
反复思索许久,太后犹犹豫豫不肯表态,荣宪却极为高兴,没有直接拒绝,就有戏。
三两句套出太后的担忧,荣宪登时表明三点: